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通用7篇)

发布时间:2024-07-03

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题。 也可以是资格考试中用以检验考生有关知识能力而进行人才筛选的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1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套试题内容丰富,侧重对生活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本套试题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 填空题,共26分。考查内容主要为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多数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填空;但个别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熟,没有认真阅读课本中的自读内容,导致失分。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弘扬它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题 连线题,共4分,本题得分率在98%,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好。学生错误多的漏了连线,原因是与学生粗心有关。
  第三题 单选题,4个小题共7分答题情况分别是:
  1. 部分学生直接把答案填在括号中,原因是学生没仔细看题的要求。
  2. 对我国的选举办法不熟悉,弄不清楚如何选举人民代表。
  第四题 实践与运用,13分,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意思,能较准确、清楚的答题,有少数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顺乎自然,百病不生。”的含义。
  三、教学反思及教学启示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4、改革课堂教学,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2

  教学目标:

  知道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尊重他人。

  2.培养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自觉尊重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3.尊重他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培养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自觉尊重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教学准备:PPT收集不尊重他人的例子

  教学: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介绍。

  1.同桌玩“照镜子”的游戏,可以喜、笑、怒、愁、哭……你可以做同桌做的事。

  2.说说玩游戏的感受。

  3.老师:生活就像照镜子,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如何对待你。如果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会给你一个微笑;如果你对别人生气,别人会对你生气;如果你对别人哭,别人会对你哭;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4.揭示课题:学会尊重之尊重他人

  二、新知探究。

  (一)了解尊重

  1.说一说:究竟怎样做才是尊重别人呢?

  2.从实际的案例中体验尊重。

  案例1:张家明和我共同制作气象科学小报,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很丰富。在商量小报的内容时,他一点也不笑话我的外行言论,认真地和我讨论,还让我负责一个板块。我心里感到很舒服,觉得张家明很尊重我。今晚我要好好查资料,完成这个任务。

  案例2:在报兴趣班的问题上,爸爸妈妈一直很尊重我的意见。从内容到时间安排,我们都互相商量,几个兴趣班都是我去试听过才做出决定的。爸爸妈妈的态度让我很开心。

  3.师小结:不管是同学之间,还是与父母之间,我们都要学会尊重,互相尊重可以使我们身心愉悦。

  (二)感受尊重

  1.回顾: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当时对方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1)在小组内交流,你获得别人尊重的事例。并说说当时的感受。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思考:感觉被别人尊重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3.师小结: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尊重让人感到温暖。

  (三)故事引领学尊重

  1.听故事。

  古时候有个医生。有一天,他被召到皇宫为国王看病。国王对他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他回答:“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2.思考:医生的病人在与他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作国王来对待时,他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吗?为什么?

  3.交流: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的尊重给别人带来什么。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4.师小结:

  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行为却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四)“不尊重他人”快照

  1.把课前收集的不尊重他人的事例在全班进行分享,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2.小品表演《比赛归来》

  小品剧表演《比赛归来》张起和李铭两位同学被学校选派参加区作文竞赛。张同学喜得一等奖而李同学发挥失常,没有获得任何奖项。接到成绩公告后,李同学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强忍泪水望着窗外……而张起则眉飞色舞,在教室里大叫大笑,并说:“放学后,我请大家去吃冰激凌。还回头,特意对李铭交代:“一定要一起去哟。”李铭终于控制不住泪水,站起来冲出了教室。

  3.议一议:看了这个小品剧,你有何感想?假如你是李铭,你是什么心情?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4.师小结:

  语言可以体现尊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五)话语显尊重

  1.师:让我们学习用尊重的语言对待别人,学会尊重别人。

  2.完成10页“活动园”的“尊重的话语”。

  3.想一想:在你的记忆中,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收集这些话语,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尊重语言大放送:把同学们认为是被尊重的话语收集起来。

  (1)不好意思,打扰您一下。

  (2)您好!请问我可以向你借支铅笔吗?

  (3)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一定会完成得比我好。

  (4)谢谢,我已经完成了。

  ……

  5.师小结:

  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六)行动显尊重

  1.观看《开学第一课》在央视播出时,主持人董卿在采访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时候,跪在身边,非常专注的听对方的声音。3分钟跪地3次,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2.阅读活动园的《六三班的新班规》。

  六(3)班的班规中有一条:“如果上课迟到,应在教室前门处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再进入教室。”最近黄凯有两次因彩排节目迟到了,他悄悄地从教室后门走到座住上坐下。负责纪律的秦波问他:“你是不希望老师发现你迟到吧!这样做不尊重老师。”黄凯却说:“我正想找你呢。我觉得老师已经上课了,从前门进来,还喊报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都会被打断,这才是不尊重大家。我建议修改这条班规。

  经过全班商议,又征求了老师的意见,六(3)班同学把这条班规改成:“如果上课迟到,尽量不影响大家,快速到座位上坐好,下课后主动向老师说明原因。

  3.师小结:

  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

  (七)“善”也是尊重

  1.故事:《小小的善》

  小小的善

  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夏天,一名男青年乘坐火车进城。盛夏的车厢里十分燥热,这位男青年口渴难耐,买了一罐饮料。他以前从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不知如何打开。这时,他忽然听见坐在对面的女士对儿子说:“童童,把饮料给妈妈拿过来。”儿子说:“您不是刚喝过水吗?”“妈妈还想再喝点!”接过孩子递过来的易拉罐,女士看着拉环,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嘭”的一声响,易拉罐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来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

  多年后,男青年对此事仍记忆犹新。他感激那位善良的女士用特殊的方式既教会了他开启易拉罐,又没有使他感到难堪。女士的善意之举教会了他很多东西……

  2.思考:女士的善意之举让那位男青年明白了什么?

  3.师小结: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让我们把课上所学的落实到今后的行动中,相信尊重之花会遍地开放。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3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也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例如很多基础知识在试卷中通过填空、判断、选择、连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

  二、答题情况。

  1、 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这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的不太理想,虽然命题不是很难,但有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哪怕是书中现成的答案也会出现填错的现象。

  2、 试卷中错别字太多。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多本学科不够重视

  2、本次考试是六年级学生上小学以来第一次参加《品德与社会》的考试,对于考试的题型不够掌握。

  3、本次试卷连线题中有两处印错的地方,如: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9月25日印成了15日,又如:南京条约应该是1841年印成了1898年。

  4、个别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学生不能仔细分析,概念法则不熟;

  5、多数学生判定了对错,有些同学马虎、不认真;

  四、改进的措施:

  1要求学生记牢一些概念类知识;

  2、平时经常训练填空、判断题,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3、平时的教学中要督促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的好习惯,并能在试卷上反映其成果。

  4、对学困生要多辅导让其掌握典型的应用题的解答方

  五、努力方向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自觉学习新课标等教改材料,参加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接收新信息,多为自己“充电”。

  (2)老师灌输的少,学生探究的多。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探究,怕浪费教学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解、点拨,取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3)“双基”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处理不协调。

  本当它们之间是辩证的统一体,由于“万变不离其宗”的旧观念作怪,往往注重了双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导致了学生的是“花知识”,而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的。由于受学生考分高,老师会受到领导的重视,学生家长的尊敬的思想的支配,在教学中,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态度这方面的目标。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4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也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例如很多基础知识在试卷中通过选择题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的整体分析
  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这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的不太理想,虽然命题不是很难,但有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审题,哪怕是书中现成的答案也会出现错误。
  三、学生答题得失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六年级学生上中学以来由学校第一次组织参加的《思想品德》考试,对于考试的题型不够掌握。
  1、第一大题选择,第4小题个别同学对于题意不清楚,出现错误,因而失分;第11小题,由于有的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导致失分;第12小题学生做的也不好,出现失分;其余的小题做的都很好。
  2、第二大题非选择题,第13、14题观点都是正确的,就是有些同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第15题的第一问以及第二问的填空做得不错,没有失分。但后面的理解做的就不太好,失分较多。第16题大部分同学回答得不够完整,尤其对评析类的题、建议类的题不回答,导致失分。
  3、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
  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从学生考试情况看,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平时没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其他答案也有参考价值,致使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从而失分。从卷面看,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
  4、第16题:“评析说理”共设计两个问题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做出判断,并说出理由,由于此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一般都能做出正确判断,但在说理时,部分学生没有抓住要点,甚至有个别学习后进生不会写,造成失分。
  5、第17题,要求学生以“青春”为主题,谈谈自己对青春认识、青春的地位以及怎样度过美好的青春等。此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的意识,改变自己的生活陋习。由于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多数学生得分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格式不对、审题不清,把行动和体会混为一谈,造成失分。
  另外,在完成本大题时由于少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有错别字现象。
  四、原因分析
  从成绩上看,A级与B级的比较多,C级也占相当比例,这是除试题比较容易外,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尤其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甚密,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常识。因此,做起题目来比较得心应手。从做题情况来看,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或因为平时对时事关注不够而失分外,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题目,得分率比较高。
  五、改进措施和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加强过程性规范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细心,思考严密,做题认真,答案规范的良好学风。
  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5、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学科整合性,引导学生利用综合性知识完成试题。
  6、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对于辨析说理题,要教会学生学会抓主要观点。
  7、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应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强化记忆,防止出现偏差。
  8、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反思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自觉学习新课标等教改材料,参加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接收新信息,多为自己“充电”。
  (2)消除思想顾虑,坚定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必然带来课程评价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必须消除各种思想顾虑特别是对小考改革的顾虑,坚定课改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书本外、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密切联系学生品德现状和社会实践。如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加工改造,使之能够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和学生自我成长中的问题,通过活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扩展自己的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提升和完善道德践行。
  (4)老师灌输的多,学生探究的少。
  在教学中,对稍有难度的题,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探究,怕浪费教学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解、点拨,取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5)“双基”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处理不协调。
  “双基”与能力它们之间是辩证的统一体,由于“万变不离其宗”的旧观念作怪,往往注重了双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导致了学生自会直来直去,而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
  (6)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5

   一、试卷特点

       本试题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考察范围广,知识点全面。这套试题:以“传递正能量,培养负责任公民”为主题,突出了德育立意与能力立意统一,发挥了考试育人功能。

  二、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成绩较理想,学生答卷认真,书写较工整。

  三、教学工作分析

  (一)收获:

  1、完成教学任务:

  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六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

  2、提升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错别字减少关注学生的汉字书写,及时纠正学生的错别字。

  3、养成记忆知识点的习惯夯实基础知识,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二)不足

  1、完成教学任务较快,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讨论的环节大多数由教师包办,剥夺了学生部分权利,使一些学生失去兴趣。

  2、错别字还存在,教师阅卷时,发现卷中有错别字。

  3、学生学科能力较差。学生阅读能力差,逻辑能力差,灵活运用能力差。

  (三)改进措施

  1、研读教材,精选教学内容,侧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训练。多设计不同层次教学问题,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调动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

  2、继续加强汉字书写规范,消灭错别字。

  3、探究本学科记忆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牢记知识,同时,也积极探究提升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合一”。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6

  一、总体情况有些进步,学生能力得到培养

  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优秀人数有所提升,但也存在个别较差学生。两个班的学生,只有王某某一个人不及格,其余的全部优秀。王某某只考了23分。根据本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来看,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视野不断开阔,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较以前有了较大进步。

  二、卷面分析。

  试卷50分,五个大题:一填空(10分)、二、判断(10分)、三、选择(10分)四、连线(10分)五、简答题(10分)。

  1、知识点涵盖分析。

  各章节内容分配比例合理,较为全面。既考查了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又不死板记忆。要比上一年的试题内容更为全面。本次试卷考察的是整个六年级的知识点,上册的知识点考核分数为18分,下册为32分。

  2.试题难易分析。

  从整体上看试题内容丰富,重难点把握比例恰当,符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了学科特点,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3.题量分析。

  题量适中,难易搭配合理,层次性较好,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

  4.注重知识的灵活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促进品德与社会的全面实施。有些题目离开了课本,走进生活,让学生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成绩分析:

  项目

  六年级一班

  六年级二班

  总  分

  20_

  2094

  平均分

  46.74

  48.03

  优秀率

  97.72%

  100%

  及格率

  97.72%

  100%

  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个别细节问题出现错误较多。

  第一题填空题是对学生社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查。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学生对本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求欲望很高,学生对急于探索新领域,增长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学生对本项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得分率在95%以上。第二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是对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记混了,产生了错误。第三题选择题,有些学生出错是因为接受了一些误导。如第6小题:

  以下(  )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A森林  B煤炭  C水

  大部分学生知道森林砍伐后可以再种植。

  第8小题: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们把( )比喻为“地球的癌症”。

  A、土地的荒漠化

  B、地球的沙漠化

  C、地球上的垃圾

  一些学生不够仔细,把“土地荒漠化”和“地球沙漠化”混淆了。

  由于经常看电视,学生知道水资源奇缺,要保护水资源。人们如果不保护水资源,看到的将是自己的最后一滴眼泪。而忘记了谁的循环,水的三态变化。对题率在90%左右。第四题连线题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学生也掌握了做这类习题的技巧。写节日习俗得分率也较高,得分率在98%左右。有一个学生粗心,漏画一条线。因为本题接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生活积累了解更多信息,而获取的知识,因此学生对本项知识印象深刻,掌握情况良好。

  五、实践类题目成“瓶颈”,及时弥补刻不容缓。

  第五题第一小题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实践题,也是本次考试出现问题最多的题目。第一小题,让学生列举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学生通过学生对这五个经济特区都知道,但个别学生将“厦门”的“厦”字写错,写成“夏”。第二题化解生活中烦恼的方法。这道题学生掌握较好,由于这节课学校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听课,学生听的比较认真,掌握了所有知识点。

  六、今后的教学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7、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

  8、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同时继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对生活事例的理解与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7

  一、试题分析
  本套期末试题是中考标准题型,考点覆盖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有8分,全是选择题。第二、三单元都是14分,也各有3个选择题和一个材料题。第四单元14分,两个选择题,两个材料题。
  第1、3、8、10、11、12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加排除法来选择。第2题④有一点歧义,错得不明显,很多同学被此选项迷惑。其他选择题均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对,整体来看注重了对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和理解力的考察。重难点知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法律的特征、六大保护、情绪等也均有涉及。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最高分44,最低分14,平均分30.88,优生率0.08、合格率0.62。优生太少,高分缺乏。
  选择题有少数满分,错一个的是错第4题居多,其他选择题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在及格边缘的同学,选择题做得不理想。
  13题,对于图片上的信息大多同学只能抓住1-2点,一般都是答的自己熟悉的法律的特征: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没有从平等角度分析,可能是我没有要求他们背完整的原因。说明学习还是处于死记硬背的程度,教学中没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14题都可以达到要点,只是14(1)的表达不是很符合题意,答的内容不是说明了什么,而是怎么做。14(2)点数不够,没有3点,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15题由于反复训练和理解记忆过,答得最好,大多都是满分。
  16题只有少数几人结合了材料分析,得分率最低。一般都是从情绪的影响因素、危害、正负面答的,没有直接从基本情绪回答,感觉答得比较复杂。大多就是纯粹写的背的知识点,没有分析。
  三、存在问题
  1、删选信息能力弱,抓不住关键信息,弄不清考点;
  2、缺乏看分答题的意识;不分点,点不够或语句表达不完整;
  3、缺乏结合材料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只是把背的知识点写了下来;
  4、不能结合图片和材料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和创新。
  四、改进措施
  1、切忌死记硬背,注重启发引导和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真正学懂了,灵活掌握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删选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学要灵活,注重体验与感悟、学生的参与度,高度达成情感目标。只有学生内心认同,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
  4、重要结论一定要反复强调,详细讲解,做好实例或典型素材的笔记,注重学生课堂的反应,及时补充或跟进。
  5、平时练习时多引导学生思考答题方向,要符合题意。结合材料表达,点数要够。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