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800字高中(六篇)
发布时间:2024-08-25
发布时间:2024-08-25
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母亲的身后,瞅着躺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的思念亲人!
今天清明节,我来到您的墓前,为您祭拜、扫墓,看着您墓前青草萋萋,想着我们阴阳相隔,不禁簌簌掉下眼泪。爷爷,您知道吗?我很想您。我对您的思念就像门前的小河,永远在流淌。
爷爷,站在您的墓前,我想起小时候。那时爸妈不在家,抚养我的重担就落在了您的肩上。早晨,您总是用你那温暖的大手,把我从睡梦中叫醒,陪我度过快乐的白天。晚上,您总爱用您那结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的头,帮我掖了无数次被角,而我温暖地偎依在您怀中,听您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慢慢地我上了小学,开始读书识字。晚上你时常坐在我的身边,夸我那歪歪倒倒的字写得“真端正”,其实,您并不识字。那时家里比较穷,为了我生活更好,您总是笑着对我说:“烟,戒了最好,戒不了就不要买贵的,解解馋就够了。”也许您更是自言自语吧,幼小的我怎能懂得呢?
爷爷,您还记得吗?我们家离镇上的学校比较远,怕我迟到,您每天要起早,以便准时叫我。有时您不敢睡熟,怕误了时间,而我每次都睡得很安稳香甜。吃罢早饭,您就骑着摩托车送我去学校。冬天,车子启动不了,您总是费了很大劲才成功。看着您头上不停冒出的汗珠,我心里别提多难受。
山路很陡,你开得很稳很慢,我在您身后像快乐的小鸟。到了学校您还不忘嘱咐我一句:“在学校好好学。”那条回家的路留下了多少我们祖孙的欢声笑语,那段时光也是我最温暖的记忆。
最后一次见您,是我请假回来,没想到这竟是我们的永诀。那时您躺在床上,看着您瘦弱的身体,憔悴的脸庞,我的泪直涌眼眶。怕您伤心,我硬硬的不让它流下。而您挣扎着用您颤抖、瘦弱的手抚摸着我,眼中满是欣喜。当我走出您的房间,再也没有勇气对您回望。因为我怕看见您失望的眼神,怕您真的会离我而去,泪水似断线的珠子奔流而下……
爷爷,您还是离我远去了,那天下了好大的雨,也许老天爷也在哭泣吧。田野里,您种的稻子依然在长;池塘里,您养的鱼依然在游;果园里,您种的树已硕果累累……我亲爱的爷爷,您在哪儿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样一个悲伤的节日里,怎能不让人怀想?爷爷,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一个宁静的日子,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朦胧的晨雾中,细细的雨正在下。雨水在清明时似乎散开了,化为一缕薄薄的水雾。盛开的花儿上顶着水珠,一滴一滴地落下来。青青的柳树刚冒嫩芽,门前青石板上,有一个个小小的水洼。
朦朦胧胧间,可以看见一把油纸伞。伞是青色的。在水雾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还在下着,不停。前方,一片白色的梨花。梨树下,有一块小小的石碑。油纸伞在此处停下了,静静地,只听见轻轻的雨。岁月如梭,时光不会待人。人生死之间,仅一线之隔。朦胧的雨打在青色的油纸伞上。油纸伞下的人,脸上流过一行雨水。雨水模糊了双眼,淡淡的忧愁,浓浓的思念。正如这清明的雨,朦胧间,似乎并不朦胧。泪水打湿了衣衫,雨水顺着石碑流下。他伸出手,抚摸着上面的字。时光造就了生命,生命消失在时光里。粉红的杏花,在雨中更显美丽,模糊的一片粉红,点点撒在山坡。不知多少人,现已沉睡黄土。更不知多少人,尚在生命之初。白茫茫的雾,细细落下的雨,一抹粉红的杏花,一方小小的坟墓。清明是什么?究竟是什么?是那一缕雾,是那一丝雨,是那一方坟,更是那一点淡淡的忧愁。
清明,一个宁静的日子。空气中散发着春的气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淡淡清明淡淡雨,雾云之中朦胧。是非成败转头空,一日终归黄土。人生几何?何必活得辛苦?生命无缘永久。
一年一度,“清明”又悄然向我们走来,这是世人与故人对接的日子,我想起了时下国人的殡葬文化。最近这些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手头宽裕了,思想禁锢也打破了,这本来是好事,却也有负面效应。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已故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清明节天气.大都是阴阴沉沉的,今年也不例外,灰暗的天空好像在代表人们的心情。今天,吃完中午饭,在爷爷的带领下,一家人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拿着扫把、有的拿着供品、香烛浩浩荡。
窗外的杨树有些惆怅的发了新芽,大概是冷的.时间太长,就近些前几天人人还都穿着棉衣,如今连野猫都开始欢快了。
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其中一个,又叫“寒食”节,有扫墓和吃艾饺的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阴雨绵绵,似乎又多了一丝肃穆的气氛。这天,我们全家带着祭品上山扫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来不及逛遍公园,肚子似乎想造反了,于是取道去往传说中的宽窄巷子,想一品美食。
应了一句俗话——见面不如闻名。在巷子走了一遍,感觉只有一个字,悔;两个字,失望;三个字,不该去。比起重庆的磁器口来,实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进宽巷子,就见一“奇人”,来不及看他身旁展板上的书面介绍,已经被他的神情吓倒:手握两个健身球,齐肩长发散乱一团,一双眼睛盯着游客,如鹰似隼,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大喝一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财!”虽然我包包里没有多少银子,但是别人比我有吸引力,万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岂不是没办法回家了。是非之地,早早离开为妙。
卖小吃的店子不少,可是越儿一个劲儿催我快走,一个方便碗装几根热干面,要价10元,这对于惯于节约的越儿来说无异于打劫,不逃才怪?其他的估计也类似,不看也罢。
两条巷子逛下来,有三处地方令我印象深刻:
其一为行为艺术。在宽巷子,看见一尊青铜塑像,一位红衣女士带着孩子来合影,不料塑像低下头来跟孩子说话,红衣女士“呀”的一声跳了起来,旁观的人哄笑起来,我心里也忐忑,难怪孩子不敢靠近,原来是查觉到了异样。仔细一看地上摆着一个木头做的钱箱,上写着“行为艺术,模特辛苦,请给小费。合影请给10、20元。”结果是合影者放了5元,看客们都是白看稀奇,无一人掏钱,包括我,怎么都不好意思破例。到窄巷子就有了经验,模特虽和真正的铜塑站在一起,但是化妆不到位,脖子、手腕处破绽百出,一眼即可辨出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