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共13篇)(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4)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本节课,以“触摸——合作——交流——讨论——形成认知”为线索,设计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这一活动。最初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对圆柱的底、侧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有初步的认识。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对于圆柱侧面展开这一重点,在学生试做的过程中得出,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事与愿违,几乎每组学生在做圆柱时,都是将纸在圆柱模型上围一圈得到侧面,再用模型的底画两个一样的圆作为圆柱的底,然后组合成圆柱。在做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柱的特征和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所以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特别注重学生自己操作、讨论、探索,学生得到的结论很多,如圆柱体侧面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然后再给学生时间去发现展开图与圆柱体侧面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步骤地展开研究和探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节课是由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是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在反馈中,我注意了对方法的反馈。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方法迁移过来,比较有序地说出圆柱的某些特征,二是更多的学生还不能迁移方法,而是从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为明显的特征着手进行说明。
操作验证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体现活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索”的特点,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感知后圆柱的有关特征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问题进行验证。从活动反馈来看,活动效果较好。学生思维活跃,方法颇有创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活动的过程,也是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圆柱整体的认识,从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伙伴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如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评介多元等等,但课中教师的语言还可简洁、生动:如学生在验证两个底面面积相等时,一个同学举用圆柱形杯盖拧下直接与地面重叠,其他同学没有补充时,教师可说:如果圆柱物不是杯子上底拧不下,该怎么办?学生的思维肯定会一下子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