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共14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7)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二)合力闯关
闯关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多媒体显示的任务卡进行团队合作闯关。每个小组在每一关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获得不同数量的星星,闯关结束后获得星星最多的小组为冠军小组。
第一关:我快故我行
任务:以较快速度默读全文,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根据默读,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谁)在(哪里)几十年如一日的(什么事),把荒漠变为,让住在这里的人过上了的生活。
学法指导:
(1)默读的时候,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2)不动笔墨不读书,用笔圈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要求学生以较快速度默读全文,掌握课文大意。鉴于课文篇幅较长,七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本关任务适当降低了难度,以填空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
第二关:我思故我明
本关分为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文中着重写了“我”几次见牧羊人?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闯关要求:(1)在文中找出三见牧羊人的时间,据此找到三见牧羊人的相关段落,用自然段序号标示起止。(2)默读相关段落,找到描写不同景象的句子,然后小组里推选三个同学,分别朗读三次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集体提炼一些关键词来概括,并写在答题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通过精读课文相关段落,提取信息。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
任务二:牧羊人种树的过程容易吗?他经历了哪些困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凄惨的身世、孤独的心情、
恶劣的环境、艰难的过程)
任务三:你觉得牧羊人有哪些地方是你最佩服的?
(学生可能说到的要点:孤独中的平静坚强、生活中的认真专注、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面对恶劣环境的顽强毅力、不图回报的无私大爱)
【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文本解读里,教师只是逐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根据闯关任务进行自主解读,层层深入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重视他们的主动思维和情感体验,不以老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他们自己的阅读理解,在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在探究式学习中达到锻炼语文素养的目的。】
第三关:携手凌绝顶
任务:如果牧羊人被评为“感动世界的好人”,请小组合作,为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多媒体展示我国种树老人杨善洲的简介及颁奖词,教师简析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后展示成果,教师示范自己写的颁奖词。)
【设计意图:通过为牧羊人写颁奖词,让学生对其精神内涵产生更深的认识,情感体验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和教师的示范创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一个普通的老人,在几十年的时光里,坚持以微薄的力量去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多么艰难的过程!凭借顽强的毅力,他做到了。而更难得的是,做这一切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得到什么,也正因为这份无私的情怀,才能使他无比专注地朝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努力,他成功了。造就了森林,健康了自我;美丽了世界,幸福了众生。我想,我们都不是上帝,没有神一样的力量,但是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去努力,我们同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学生经过充分自主的合作探究型学习,基本达到学习目标,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巩固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将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布置作业
课后查找并阅读我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的资料,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由课本走向生活,拓宽他们的思维,让语文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六、说板书
我将板书整体设计为一棵树的形状,既契合了本文“种树”的内容,又使人物精神内涵以艺术化的形式集中起来,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形成整体概念,留下深刻印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人生之舟”选编了四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人生之舟”,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复述课文。
2、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情感目标:
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 …… 此处隐藏:137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