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话 教学反思(共18篇)(花的教学反思)(2)
时间:2025-05-24
时间:2025-05-2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3、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纸花为什么变成“红花绿叶”。
使“红花绿叶”变成“绿花红叶”。
一、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生疑——制作紫甘蓝水——探秘——再变——应用。
先出示白色的纸花引导学生评价。喷洒紫甘蓝汁,变成“红花绿叶”,揭题。引导学生猜测:纸花怎么会变色?猜测纸花变色原因:可能与喷洒的液体有关。
学生自制紫甘蓝水后,老师一组学生提供白色纸花(未涂酸碱物质),让学生喷洒紫甘蓝汁。引导全体学生思考:纸花为何不变色?猜测不变色原因:老师可能在第一朵纸花上动了手脚。
引导学生探秘,通过分组实验研究出了老师到底在纸花上动了什么手脚。并再次环节讲解了本课的重要概念: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并再用一朵白花,花瓣上涂酸性物质,叶子上涂碱性物质,喷洒紫甘蓝汁进行验证。
增加了再变环节,抛出问题:怎样使“红花绿叶”变成“绿花红叶”?这对学生很有挑战性。有是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
并请学生到前面验证(“红花绿叶”变成“绿花红叶”)。
最后出示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选择问题课后继续研究。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本节课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每个问题,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只在制作紫甘蓝水前作了必要的指导,在学生探秘交流后讲解了几个概念,这些都是老师必须做的。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由于本课的容量比较大,在“再变”环节时间不是非常充足。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让学生各只选用一种已经滴过紫甘蓝水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而且把这两种液体倒出去一些再做实验,效果会更好。
《花钟》原文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
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书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并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怒、暮、燥”等8个字,会写“梦、醒、嫩”等14个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表达方法表达的妙处。
4、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