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赛课第一名《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全国大赛第一名)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罗灿获全国赛第一名《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
《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
(本课获第七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第一名)
上课时间: 2013年11月1日11:45——12:30
上课地点: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上课班级: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九(10)班
上课教师:深圳实验学校 罗 灿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一、课堂导入:
师:一支悦耳好听的云南民歌《姑娘我生来爱唱歌》把我们带进了云南,同学们,请读课文的题目——
生:沈从文在呼唤什么?——沈从文《云南的歌会》细读
师:这是文章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同学们,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泸沽湖畔,我心荡漾。蝴蝶泉边,歌声在流淌。这里是歌声的世界,这里是歌声的海洋。(出示灯片1)
二、作者介绍:
师:请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沈从文。
师:读文读人,走进沈从文,书上的注解1是这样介绍沈从文的,我们读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幻灯片2,学生读注解1)
师:一个简练而概括的介绍,一个伟大的作家,曾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著作有,请大家一起熟悉下。(出示灯片3,学生读出相关作品集)
生读:《湘行散记》、《边城》、《水云》、《长河》、《龙朱﹒虎雏》。
师:从文先生写湘西那水、云南那云,写翠翠、龙珠、虎雏他们血液里流淌的生命活力…由文学而文物的转身,先生让布满灰尘的历史文物生动起来,他的著作有:
生读:《从文赏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龙凤艺术》、《花花朵朵坛坛罐罐》。(灯片4)
师:先生成了中国古代章服文化事业的开山者。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云南的歌会》是沈从文作为历史文物研究家对民俗文化的一种特殊的抢救性发掘,也是作为作家的他对云南民俗——云南歌会的一种行为采录。
三、一读:走近云南的歌会(整体感知)
师:文章开篇从文先生就这样写道——(出示灯片)
生齐读: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首先请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在云南的歌会看到了什么?“我的见闻”有哪些?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生1:有妇女在节日时她们的对唱,这个活动。然后,沈从文还看到了云南那边的特色风景以及生态的各种环境。
师:不错,还谁能补充。请你补充一下。
生2:还有他们参加了一个歌会,所有的人都在唱歌,沈从文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生3:他还看到了一群赶着马的女孩子也在唱歌。声音虽然是各有不同,但是都具有云南那边的特色。
师:好,这几个同学讲的都不错。大家说他的见闻,“闻”听到的就是那些歌声。见到的呢?
生4:有景。
师:对,有景,还有?
生5:人。
师:人,赶马的女孩等等。说的不错!这些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总结一下:听到的歌、看到的人和景。预习的真不错。这一回,指的是哪一回?文章原来的题目是什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文章的注解1就有。
生:“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师:对,“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者本来参加跑马节,他对赛马兴趣不大,但希望从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发现一点秘密,他在研究马具制作,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把他引诱过去了,他认为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因为跑马节还有许多精彩活动,他被斜坡上一簇簇青年男女的歌声吸引过去了,这一回,指的是跑马节看的这场歌会。一个神奇的“这”字(幻灯片出示“这”字),在文章每段都有,且在显目的位置,我们一起找一下。
(学生认真的动笔圈画。)
师:第二段的“这”在第一句。第三段也是第一句。老师教你们,文章的关键句往往会在每个段落的开头或者是结尾。第四段呢?
生:最后一句。
师:第五段,翻过来。在最上面这一句。
师:在第四段靠上一点刚才有同学说,这里还有一个“这条路”有一个“这”字,到写鸟的时候说“这种鸟”。好,都找到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
生读:(出示灯片)
第2段: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
第3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第4段:“在这种环境气氛里(这条路……这种鸟……)
第5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师:同学们,我们读懂一篇文章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用这种方式:抓几个关键句,抓一个关键字,就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了解文章内容、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尽量读懂它,哪怕有一方面的收获也不错!如果觉得这种方法不错,还可以运用它去读其他文章!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句话非常有意思,我们看作者行 …… 此处隐藏:125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