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人教版(亲爱的爸爸妈妈)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美籍华裔作家夏华苓的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领会文章的主题。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情
,积蓄情感
1、课件:《南京大屠杀》影片剪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断的心情或感受:沉重、恐怖、残忍、凄惨。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屠杀的人,又何止千万。
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
师: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生:痛苦、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师(沉重地):是的,我们的心应当沉重呀。因为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2、作者介绍: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2、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3、这些记录中,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课文中写到一位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
4、作家聂华苓也来到这个纪念地,她看了纪念演出,参加作家座谈会,参观了纪念馆。在她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老师说的那句话:“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这是一个老师在枪口下的宣言,他英勇无畏,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让所有人永远记住,法西斯是无情的,是人面兽心的。(鼓掌)我觉得他是想告诉孩子们,生命虽然如此痛苦无值地结束,但是要以血的代价告诫人们,我们要热爱和平和祖国,临死不屈,反对战争。
⑵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面对死亡时300个孩子发出的那声“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真心呼唤,让我的心深深地为之震撼,这是多么情真意切的呼唤,这是发自肺腑的呼唤,让人不禁潸然泪下。(鼓掌)
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孩子们在临死前,依然惦记着亲爱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虽然惦记的是一些微不足道和小事,但是足以表达他们对父母、对亲朋好友的感情。这点我认为很感动,我们平日里对待父母有些冷漠,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不安哪!我认为不要等到临死前,才知道与父母之间无价的亲情。(沉默片刻)
⑶我认为把南斯拉夫的屠杀和南京大屠杀拿来比较写,印象很深。南京死了三十万人,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让我们感到德国、日本人太残忍,非常同情死去的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他们是无辜的。
⑷我从这几位知名作家之间的谈话中感受匪浅。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
课文中写有很多人 …… 此处隐藏:139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