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高二期中考(2)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硬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
他问母亲:把爸爸种植①进土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
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睛,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连声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
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
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
十三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了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母亲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
十三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给一捆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至于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
十三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
二十三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教,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一只母鸡卖了,为他凑足了学费。
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侯,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三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
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给了这个他从来就没有爱过的女子一巴掌,然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一抹嘴角的血,他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过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
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的心种植②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阴凉。”
(选自《读者》2010年第8期)
15.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中“他” 的人生轨迹。 (3分)
① 时期 ② 时期 ③回乡报恩时期 ④ 时期 ⑤进城发展时期
16.结合文意,理解文中加点“种植”一词的不同含义。 (4分)
① 。
② 。
17.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分)
18.人应当怎样报恩?结合,谈谈你的认识。 (4分)
五、(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作文。
眼下青少年偶像崇拜之风愈演愈烈。有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绝不可取;也有人说,人们总是从偶像中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问题在于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崇拜。
你对“偶像崇拜”有怎样的看法?试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论,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马鞍山市第二学期水平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④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D 2.B 3. B 4.C
二、 (9分。每小题3分)
5.D 6.C 7.C
三、 (24分) 8.A 9.C 10.D (共9分,每小题3分)
11.(共4分。每小题2分)
(1)您通过我的关系投降,我就和您结为兄弟。(“因”:通过,1分;语义明确,语句通顺1分)
(2)单于更想让他投降了。(“降”:使动用法,1分;语义明确,语句通顺1分)
12.C(3分) 13.D (3分)
14.(1)樯橹灰飞烟灭 (2)树犹如此 (3)舞榭歌台
(4)莫道不销魂 (5)梧桐更兼细雨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共5分。任选五空,每空1分。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
四、 (15分)
15.(3分)①童年苦难时期 ②村人救助时期 ④离乡出走时期 (每空1分,意思对,语言简洁即可得分。)
16.(4分)
①幼年的“他”希望死去的父亲能够像种进土里的种子一样,生长复活。(2分)
②中年的“他”把自己感恩的心深深地扎根于那个养育了他的乡村,以他的方式更多的报答乡邻们的恩情。(2分)
17.(4分)结构上:点题、照应上文。(2分)
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主旨,深化报恩内涵。(2分)
18.(4分)答题要点:
(1)结合文本(2分) (2)观点明确(1分) (3)表述条理清晰(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