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呼兰河传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
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板书:呼兰河传萧红。)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
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
(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第7段——轻松的生活氛围,“我”的调皮、天真。这段开头的叙述“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改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我和祖父起栽花、拔草。”如何?原文更能表现出“我”对祖父的那种依恋和小孩那种爱模仿的天性。看似重复的语言表达,却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2.作者笔下的祖父是怎样的祖父(归纳祖父的性格特)?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我在祖父面前又是怎样的一付模样呢(归纳“我”儿时的性格特点)?
“我”的倔强、天真、气愤——“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当“我”做错了事,祖父非但没有责备“我”,反而“大笑起来”,“笑得够了”。
用孩子的语言,用最自然、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儿童最真实的心理。作者写得好,语言自然、真挚、朴素,充满了童真童趣。
总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体昧到的“我”的童年生活: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会冒烟的榆树,我们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还遇到洒了花的白云……没有羁绊,只有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没有黑暗,只有让万物都健康、漂亮的灿烂阳光;没有责骂,只有处处宽容、百般呵护“我”成长的祖父。这里的一切都生机勃勃、悠闲自得,让人感到欣喜,这里的一切让“我”的童年显得如此美妙和快乐。(板书:快乐)
四、深读文章,走进心灵
1.文中质疑,初探主题
我们在一起品昧语言、体味情感的朗读中,读出了文章的快乐。但文章中只有快乐吗?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读书亦是如此,能在他人无疑处质疑,那便是我们自己的收获。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你能否从文章的语段中读出“我”童年生活的不快乐?
(第27段——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表现出“我”对阳光十分喜爱,甚至是崇敬。也许这正隐含着作者生活中阳光的缺失,所以才会表现出对阳光的如此渴望。)
(第28段——生机与自由,也隐约让我们感到她对自由的极力向往。可能是这种自由的无法获得,才会让她这么渴求。)
(第1段——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这段的描写和全文的内容不是很和谐。好像她的生活里只有祖父陪伴,其中“已经”、“就快”两个词语,看似平淡,却流露出“我”感到自己在一天天长大,祖父却在一天天无可挽回地老去时的无限不舍和遗憾。)
2.联系小说,寻找真实
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 …… 此处隐藏:102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