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二语文电子课本中册(2)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jǐn):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④畏:被拘禁。“无乃畏邪”中的“畏”,躲藏。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彰:彰显、显著。
B.圣人生于疾学 疾:痛恨,厌恶。
C.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 益:更加,越来越。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释:丢弃、抛弃。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先王之教,莫荣于孝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①师尊则言信矣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①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①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②作《师说》以贻之
9.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劝师”的一组是()。(3分)
A.①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②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①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 尝有也
②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C.①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②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
D.①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②凡说者,兑之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 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
11.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4分)
(2)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3分)
(3)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3分)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
A.行伍(háng) 跬步(kuǐ)
锋镝(dí) 锲而不舍(qiè)
B.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òu) 经传(zhuàn)
C.氓隶(ménɡ) 劲弩(jì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中规(zhòng) 槁暴(pù)
遗镞(zú) 老聃(dān)
13.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15.将下面的名句补写完整。(6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____ 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16.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国学”的特点。(不超过25字)(5分)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深沉哲思,引领我们走进先贤圣人,领略了这些思想家不朽的风采。通过学习,我们增长了见识,开启了智慧,涵养了德行,砥砺了人格。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一句话打动了你,或者你对哪一句话产生了感触,请以“走进先贤,聆听慧语”为中心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特征要鲜明。
参考答案
1.C 思路解析:C项,理解不正确,原文“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是比喻的说法。
2.B 思路解析:A项,“传统哲学思想”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来就属于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见第二段。C、D两项都是以偏赅全。C项,从原文看,构建审美人格的应是两个并列的方面,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D项,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也是儒道共同影响形成的,不能只说道家。见第四 段。
3.B 思路解析:B项理解不正确。文学经典的评判标准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不会因为时代、个人遭际的变化而变化。见第四 段相关文字。
4.B 思路解析:B项,“报怨”的意思是“怀有怨言”,“报”应为“怀有”的意思。
5.D 思路解析:D项,第②句是写陈涉的号召力的,不能表现陈涉之弱。
6.D 思路解析:D项,“在对比中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不是这两段文字的内容,文章在此并没有作出总结。
7.B 思路解析:B项,“疾”的意思是“努力”。
8.D 思路解析:A项,“ …… 此处隐藏:15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