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秋季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试卷:2015—2016学年(初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时间:2025-04-30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略无阙处                                            ( )

(2)沿溯阻绝                                            ( )

(3)怀民亦未寝                                          ( )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

(5)四时俱备                                            ( )

(6)随波而逝                                            ( )

(7)良多趣味                                             ( )

(8)披发文身                                            ( )

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至于夏水襄陵

C.相与步于中庭

D.标枪舞 刀于水面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译文: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晨兴/理/荒秽

C.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D.实/是欲界/之仙都

5.默写。(5分)

(1)山随平野尽,_______ 。

(2)晨兴理荒秽, _______。

(3) _______ ,老木沧波无限悲。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登岳阳楼(其一)》中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愤懑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6.(2015•咸宁中考)综合性学习。(4分)

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年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有位同学为纪念活动写了一副对联,请把下联所缺词语补充完整。(1分)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 传四海

(2)有同学不喜欢过端午节、中秋节,而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为此,班级专门召开一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2至3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揭示主旨的开场白。(3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2011•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答: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                                            ( )

(2)不见曦月                                            ( )

(3)至于夏水襄陵                                        ( )

(4)虽乘奔御风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2)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_________ ”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12.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13.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分)

(三)(2011•株洲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①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14.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欣然起行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16.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此处隐藏:114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初二秋季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试卷:2015—2016学年(初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