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八年级下册精讲精练电子书)(2)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C.山之僧智仙也 四时之景不同 D.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
2.请写出与欧阳修齐名的两个宋代文学家: 、 。(2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⑴
⑵
4.这篇游记以“乐”为中心展开,那么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的那些“乐”?(3分)
答:
5.文中“ , ”已成为经典名句,常用来比喻“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2分)
6.第三段四句话分别写了四层意思,请各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并指出哪一层是重点。(4分)
答:⑴ ⑵ ⑶ ⑷ 重点是第 层。
第七单元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一、略
二、⑴喧扰,吵闹 ⑵徒然 ⑶尽,消失,这里是“凋谢枯萎”的意思 ⑷天空 ⑸客居
⑹怎么 ⑺贬官 ⑻规模 ⑼美景 ⑽都 ⑾详尽、仔细 ⑿邀请 ⒀作标记
⒁到 ⒂放情 ⒃日光 ⒄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⒅花 ⒆茂盛 ⒇遮蔽
(21)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
三、具同“俱”,全、都 要同“邀”,邀请
四、(1)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2)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记
五、(1)与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地步
(2)不用说,不必谈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六、①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威极而悲者矣 登期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志,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中往来耕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④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黄发垂髫
⑤ 气蒸云梦泽 波撼兵阳城
⑥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⑦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⑧ 九万里风鹏正举。凤休住,蓬舟吹取三
⑨ 夜深千帐灯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⑩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阅读训练(60分)
(一)《桃花源记》选段
1.A
2.⑴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⑵不久,他就染病死了。后来就没有问(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3.发现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4.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5.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与祥和。(言之成理即可)
6.这说明在桃源明心目中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言之成理即可)
(二)《岳阳楼记》选段
1.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2.(他们)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做官就为他的国君担忧。这样,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地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3.意思对即可。可引用原文,也可自己创作。示例: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4.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与远大抱负。
5.A 6.崖—涯 辉—晖 耀—曜 饥—讥 壁—璧
7.从白天到夜晚 由远及近
8.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的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样的忧乐与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毫无关系,二者并不矛盾。
(三)《醉翁亭记》选段
1.C 2.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3.⑴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