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4(含答案)(多收了三五斗简介)

时间:2025-05-24

课题:多收了三五斗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通过品味对话,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3.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品味对话,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学法指导】

通过有层次地阅读重点语段,感悟“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bù头( ) 占卜( ) 小囝( ) 祟米( ) 斛子( ) 廒间( )

当差( ) gū酒( ) 写意( ) 白nì( ) 拗不过( ) 鄙夷不屑( )

2.课文以旧毡帽朋友的活动为线索,按照人物活动场所的变化,通过人物对话,重点写了哪三幅场景?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况。

3.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资料链接】20世纪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安南米、暹逻米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以谷食饶足,廪囷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1) 根据小说三要素,简要复述情节。

(2)走进米行(分角色朗读)

①旧毡帽朋友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粜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②旧毡帽朋友等到的是怎样的结果?哪些语句写出了他们的心情?

(2)走进街头

①旧毡帽朋友粜米前原先有很多计划要买的东西,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②离开米行,旧毡帽朋友怀着怎样的心情上街购物?写街上的热闹对表现农民的遭遇有怎样的作用?

3.合作探究

(1)走进船头

从谈论中可见他们的思想态度和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小说写了三个场面,已经很完整了,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一个段落?试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含义及作用。

(3)结合文中的环境描写,探究“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4.释疑解难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春蚕(茅盾)(节选)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又都是满脸的愁云。各处茧厂都没开门的消息陆续从镇上传来,从“塘路”上传来。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年“蚕花”好了,他们的日子却比往年更加困难。这在他们是一个青天的霹雳!并且愈是像老通宝他们家似的,蚕愈养得多,愈好,就愈加困难,——“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六宝家也打算这么办。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

“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反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

“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 …… 此处隐藏:53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4(含答案)(多收了三五斗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