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4 《出师表》(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2)
时间:2025-05-24
时间:2025-05-24
四、讨论问题。
1 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 “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部分,预习第三、四部分。
第四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 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 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 分析结构层次。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第三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
1 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 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第四部分(9)结束语
教后反思:本文内容比较艰深,因此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化繁为简,逐字逐句逐段去疏通、理解、记忆。切不可囫囵吞枣,吃夹生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