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参:有关资料)(蜀道难老师讲解视频)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有关资料
一 助读材料:李白的《剑阁赋》。全文如下: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yù,猛烈),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指友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尽),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通“向”)对酒而相忆。
这篇赋无疑是诗人在长安时写的,因为题下有作者自注“送友人王炎入蜀”七字,赋中又有“咸阳之南”“云愁秦”诸语,都是作者身居长安的证明。有趣的是,这篇赋的基本内容跟《蜀道难》一样,也说到蜀道的高峻险恶,表达了希望友人归来的意思。我们很难确定赋中的王炎就是诗中的“君”;也不好说是先有赋而后扩写成诗,还是先有诗而后隐括成赋。但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其写作时间相去不远,却是可以断言的。
把这两篇作品加以比较,还可以得到另一个启示:《蜀道难》的主要意图大概是在“申戒”二字上——这是《剑阁赋》中所没有的内容。如果这个说法可以成立,那么诗中的“君”就可能属于虚拟了,因为借用对“君”——一个虚拟的人——说话的方式可以层层深入地展开内容,突出地表明诗人的主要意图。胡震亨说的“风人之义远矣”大约也有这样的意思。
二 补充注释
1?〔太白〕《水经注》云:“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许。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慎蒙《名山记》云:“……其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
2?〔峨眉〕《一统志》云:“峨眉山,在四川眉州城南二百里,来自岷山,连冈叠嶂,延袤三百余里,至此突起三峰,其二峰对峙,宛若蛾眉,自州城望之,又如人之拱揖于前也。”
3?〔六龙回日之高标〕语出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按:传说日神乘车,以羲和为御者,驾六螭而行于太空。阳乌,指日中的三足乌。
4?〔青泥〕《元和郡县志》云:“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为青泥岭。”
5?〔扪参历井〕参、井二宿本相近,参三星(在猎户座内),居西方七宿(即奎、娄、胃、昴、毕、觜、参)之末,占度十,为蜀之分野;井八星(即双子座),居南方七宿(即井、鬼、柳、星、张、翼、轸)之首,占度三十三,为秦之分野。青泥岭,乃自秦入蜀之路,故举二方分野之星相联者言之。
6?〔剑阁〕《图书编》:“蜀地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附:张载《剑阁铭》全文。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南通邛、,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shěn,况)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昔在武侯(指战国时魏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指起云“在德不在险”)。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述)既灭,刘氏(指刘禅)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三 比较阅读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冬自秦度陇入蜀,一路上他写了不少的诗,记所见所感。下面只选录两首:一首记青泥岭,一首记剑阁。试与李白《蜀道难》中相关的段落作比较,就可以看出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泥功山
朝行青泥①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②,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③。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注:①《元和郡县志》:“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为‘青泥岭’。”《一统志》:“在汉中府略阳县西北。”②马纯黑曰“骊”。③这两句写猿、鹿为泥所陷,不得出,哀鸣至死。
剑门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①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②。三皇五帝前,鸡犬莫相放③。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④。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⑤。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⑥。
注:①言两崖壁立,如高墙相对。②这两句说蜀地财宝 …… 此处隐藏:122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