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课堂教学实录(定风波教学重点)(2)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生16:我觉得“也无风雨也无晴”深层意思是苏轼被贬之后,他那种能超越荣辱得失坦然自若地面对生活、不因被贬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能冷静的看待自己的生活。
师:这位同学抓住苏轼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很好。
生17:我认为这要联系上文来理解。“回首向来萧瑟处”,说明他原来遭受了一些坎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首先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说明他内心不再在乎这些坎坷,表现出了一种坦然自若的态度。
师:请大家看看注释⑦对这句话是怎么解释的。书上解释的意思是“风雨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这在现实生活中,在物质世界里能能一样吗?(生:不一样。)肯定不一样,对不对?如果一样就不会出现“同行皆狼狈”了。那是什么没有差别呢?
生:心中没有差别。
师:对,在心中没有差别,那就是不在乎这些风雨。我也有一个问题,上片中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还有,下片中说“归去”,归向何方呢?
生18:我认为是归于自然。
生19:我觉得他是希望重新回到朝廷,自己的仕途也雨过天晴。
师:大家赞同哪一个说法?(学生沉默)请注意我们刚才说到的一个问题:作者苏轼到沙湖干什么?
生:买田终老。
师:就是说他准备在这里安享自己的晚年。那么他还寄希望于重新回到朝廷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归去”一词不能理解为回到朝廷。
生20:“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蓑”可以解释为他的才华,“烟雨”的意思是官场上的坎坷。整句应该是说他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历经坎坷,壮志未酬,没有什么成就。
师:这种解释看起来很有道理,大家觉得如何呢?
生21:我认为“烟雨”就是指他人生中的那些坎坷。无论他的人生困难有多大,遇到的坎坷有多少,他都不会因此而感到失落,而是坦然自若的面对。
师:我本人赞同这种说法。我有一蓑在身,任凭那平生的烟雨淋湿。他把他所有的坎坷都比喻为“烟雨”,可以这样解释吗?可是他身上有蓑衣吗?不是“雨具俱去”了吗?
生:心中有“蓑衣”。
师:那么他心中的蓑衣是什么呢?
生:理想、人生态度。
师: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生22:我觉得苏轼有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在遇到雨之后,同行“皆狼狈”,而他却能“不觉”,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这也暗示着此时虽然被贬,但是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情绪,他在沙湖买田,希望在此安度晚年,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词。词中多次写到了雨。首先写到了——
生:大雨,“穿林打叶”之雨;
生:“一蓑烟雨”;
生:最后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师:对。前者写的是眼前自然界中的雨,后者写的是人生中的风雨,最后写的是他心灵的天空无风无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情怀,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生: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师:好,下面请大家试着把这首词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然后请一名学生背诵,最后全班齐背。)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学习了怎样去鉴赏一首诗歌,大家都很自觉的运用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认识到了苏轼旷达的一面,可以说,这就是苏轼之为苏轼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世上无难题”,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选择,当我们的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走入绝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的生活。
(教师宣布下课。)
以上内容来自定风波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