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我爱这土地课堂教学实录)(2)
时间:2025-05-23
时间:2025-05-23
生:这是因为鸟儿对土地充满了依恋。
生:诗人真是善于表达情感。本来鸟儿歌唱、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在诗人笔下,这些行为都成了鸟儿的主动追求,甘于为祖国歌唱,为祖国献身。诗歌真是魅力无穷啊!
师: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歌唱;即使死去,也希望羽毛腐烂。此时作者的情感已由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当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时,洪流冲激而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朗读时,要恰当运用颤音,放慢语速,表达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依恋之情。
生:这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由衷的倾吐。
生:诗句一问一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沉的爱。
师:诗人在第二节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他那强烈的感情。
生:(齐读第二节)
师:鸟儿无论生死都眷恋着土地,都挚爱着祖国。诗人在诗中倾注了自己深沉的情感。现在,谁愿意再为大家读一遍全诗?
生:(刚才读的那个同学又站了起来)我再来一遍!(进步非常大)
师:让我们为他的进步喝彩!下面咱们齐读一下。
生:(齐声朗读)
生:(忽然,一个很小的声音传出来)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
师:勇敢的提出你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生:(站了起来)诗人为什么要用小鸟来比做自己呀?小鸟的力量多弱,声音多小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生:对呀!把自己比做雄鹰不更好吗?
(学生中有摇头反对的,也有点头表示同意的。正当大家沉思之时,一名学生自信地站起来)
生:老师,我知道了。在抗日战争的初期,人民的力量还是很薄弱的,所以诗人用一只小鸟作比是很合适的。
生:(抢着说)对。连这样脆弱的小鸟还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甘于献身,足可见当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生:我赞成。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把小鸟改成雄鹰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不能深刻地表达出当时全国人民的那种悲愤之情。
师:精彩!有分析有总结。另外,诗人自称是“悲哀诗人”,这样的安排也是诗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四、总结收获
师:我们通过诗歌《我爱这土地》走进诗人艾青的感情世界,看到了他那颗真挚的爱国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诗歌中诗人用象征手法赋予了“土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意义。我也要在诗歌创作中注意运用它。我现在就想到了一句:火炬象征光明。怎么样,不错吧。(他露出一脸得意的笑容)
生: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真挚的爱。我觉得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
生:我觉得虽然炮火硝烟的日子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更不能忘记过去。因为牢记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
生:说得好。我觉得只有了解自己的祖国,才会对她爱得更深!
生:日本首相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中国人民极大的心灵伤害。我们一定要让中国更加强大。国强民才不受欺,人强国才更昌盛。
生:我们要做和平年代的雄鹰,展翅高飞,搏击长空,同样生死依恋祖国。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颇丰。优美的诗歌不仅要欣赏朗读,更要把它熟记于心,能脱口而出,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已经把艾青的这首诗背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吧!
(师生齐背诗歌)
师:诗歌《我爱这土地》感情真挚又富有哲理,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让我们在歌曲《共和国之恋》中再次重温这份情感吧!(播放歌曲)
五、布置作业
师:爱国之情是绵延不绝的。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爱国方面的诗歌作品,并将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投诸笔端,溶入诗句之中。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刘莹老师在《我爱这土地》这一课中,用新颖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读诗悟情,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美读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对话;教师启发性的语言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出色的表现赢得教师由衷的赏识与称赞,在这种和谐上进的氛围中,师生共同鉴赏了美,创造了美。
以上内容来自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