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齐读)
师:其实,城里啊,我们偶尔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可是,为什么作者说它是乡下独有的呢?注意,老师这儿要变一个句子了。
(CAI:鸡,乡下人家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照例、总、肯定”等词被删除)
师:这儿删除了三个词,我们不读这三个词,然后把这一段话再念一念,比较一下,和删除前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齐读)
师:你比较出来了吗?
生:我比较出来了。
师: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如果将“照例、总、肯定”全部去掉的话,就说明乡下只有几家几户有鸡,其他的都不养鸡了。
师:还有人想说。
生:还有就是如果把“肯定”删掉的话,就是说你从这个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走过,有些时候就不一定能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了。
师:对呀,就跟咱们城里人家差不多了。(面对一个学生)你是不是能随时看见这么幸福的一家子?
生:不能。
师:那你们是不是随时都能看到啊?
生:(齐答)不能。
师:所以啊,只有是咱们乡下人家才能随时看到这样的风景呢!这,就是乡下人家独有的美景。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啊?
生: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很朴素,但总比石狮子绚丽一点。
师:颜色绚丽,生机勃勃,你喜欢那鲜花盛开的美景!
师:还有吗?
生:我喜欢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城里天边的红霞就没有很多,因为城里天空都被污染了。
师:你刚才说的这些陪伴我们的美景,其实就是因为你喜欢的是那温馨的院落晚餐。
师: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
生:我喜欢的是秋天纺织娘居住在人们屋前的瓜架下,月明人静的夜里,他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你是纺织娘的知己,被她的歌声深深吸引了。
师:其实啊,咱们乡间的美景还多着呢!
(CAI:配合乐曲《走在乡间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群……)
(生欣赏歌曲、图片:发出赞叹声)
师: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也看不够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这样的赞美:
(CAI:“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回归整体,归纳升华
师:不知不觉,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你的本子,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练笔后交流)
师:你说说。
生:乡村生活非常自然,非常清静,作者向往着、热爱着乡村生活。
师:这是你独有的感受。
生:乡下人家自然亲切,优美宁静,我也开始向往乡村生活了。
师:你是想说你赞美它,是因为你已经深深爱上这里了。
生:如果我能住在这朴素而美丽的乡下,天天看那看也看不够的美景,站在屋外一边欣赏天边的红霞,一边吃着香喷喷的晚饭,该多好呀!
师:你的愿望也是杨老师的愿望。相信也是大家的愿望。
师:谁还愿意说说?
生:乡下的景色真美呀!它永远都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都不会把这美丽、令人喜爱的乡下人家忘了。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和家人一起,多去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走走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