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7长城课文)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17、长城(第二课时)
——设计人 勇往直前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004年7月,老师有幸登上长城,目睹了他的雄姿和壮美,忍不住拍下了许多照片,今天就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收获。如果你自信,如果你认真,如果你善于思考,你就可以首先获得这份礼物。让我们赶紧走进长城吧!
二、直奔中心 质疑问难
[出示多媒体 组图] 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很美;很雄伟……)
那作者又是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你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笔划下这句话。
汇报:预设:你很用心。一下子找出了这句话。出示句子,谁能把作者的赞叹之情读出来?谁也想读?我们一起来读,用情地读。
[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气魄雄伟”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迹”?)随之板书
三、感受“气魄雄伟”
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请默读1 2小节,深入到字里行间找一找你从哪里体会出长城“气魄雄伟”,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灵感的,圈圈点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汇报:●第一自然段——长城的“长”
[出示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汇报:学生读句子
2、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这是一条怎样的长龙?句子是怎样写出来的?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长城长、大、弯)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板书:像长龙]
3、朗读: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是多么形象,你来试试。
4、师:一万三千多里,多么巨大的数目,多么真实的数据。出示课件[长城示意图],并讲解:从东头的山海关开始,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直到西头的嘉峪关, 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10来个地方。全长一万三千多里,一里等于500米,换算一下,13000多里就有我们21000个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你每天跑学校操的10圈,得跑5、6年。
5、朗读指导 把你此时的感受大声地读出来。/每个字你都在用心地读。一条沉睡的巨龙在你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
过渡: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还用具体数字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长城气势磅礴,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你们读出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那这些作者是怎样观察到? [板书:远看]
●第二自然段——长城的“高大坚固”
1、指生交流,读段落
2、还能从长城的哪个方面感受到它的气魄雄伟?
[出示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互相呼应。]
长城很宽,宽得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并行什么意思?光垛子就2米多高,整个城墙8到10米呢,相当于3、4层楼那么高。 师:长城不是用我们现在筑房子的那些砖头筑成,而是用那些巨大的条石与城砖构成的。[板书:高大坚固]
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点)看到的?(作者走在长城上)也就是——
[板书:近看]
四、感悟“奇迹”
过渡:我们远看长城,近观城墙,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为之佩服呢?就连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有各自的感慨呢!
[出示:长城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齐读,引读 听完这些题词,你的心情如何?(生1:我很骄傲。生2: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一个世界奇迹的建筑物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第3小节,从文中找一找线索,说明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汇报:[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你的体重大概多少?算60斤,那一块条石就当三千斤,那就相当于全班同学重量。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他们的手干得起了水泡,他们的肩膀有可能血肉模糊……④山势“陡峭”。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要是遇上大暴雨,他们走一步退两步,这一步一步,每一步都是这么地艰难呀!他们一不小心还会摔下去,何况还要拉这么大的条石上去就更加危险了。
读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了长城是由什么筑成?
生:砖头和条石。 …… 此处隐藏:79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