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3 记金华的双龙洞(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宣城有哪些溶洞呢?广德的太极洞和水东的龙泉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游客。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就像一个童话世界中的迷宫,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游览一下,好吗?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以上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5、检查自读情况:
(1) 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2) 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互相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3)师小结: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四、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2、3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师: 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感悟句子:
(1)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学生默读、思考、勾画。幻灯片出示。)
(2)小组讨论、交流。
(3) 全班交流。
① 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根据上下文理解“明艳”的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 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师: 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幻灯片出示: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B 讨论交流:
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4) 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 …… 此处隐藏:144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