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学杂谈(《金色的脚印》读后感)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尊重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纵观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不难发现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那就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总觉得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似乎成了做题的机器人,缺少生机活力,老师为了追求统一答案,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改变中国教育现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大江南北拉开了帷幕。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学习,无疑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光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够,还得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使其不光“想学”,还得“会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提出:“今后的文盲是那些不懂如何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要下更大的功夫指导学生“会学”,从小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这个过程说明学生实现了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大致读通了课文后,让学生提问,在几个简单问题后,有位学生得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结尾为什么说狐狸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是金色的?文章为什么以它为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朗读,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因为狐狸的脚印留在雪地上,被阳光一照金光闪闪。”“我觉得闪光的是老狐狸对小狐狸的伟大亲情,那种出自内心深处的对子女的爱。”“我们认为这脚印中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爱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它是金色的。”“我们小组认为在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重要性的今天,这金色的脚印是对人类发出的一种召唤,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刻回答,已无须老师再发表任何意见,同时也让我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思维火花只有让他们自己点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略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出个性〗
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读,既能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又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读的训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找准朗读训练的切入点,把握好朗读训练的契机,才能取得朗读训练的高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阅读教学大部分仍处于一种封闭性的状态,表现为生搬硬套别人的教案,只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阅读教学需要教案,但不能够只拘泥于教案,更不能把教参书的教材分析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要注意保护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自主阅读”。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要尽量尊重,并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多鼓励他们自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如,学习《金色的脚印》一课,当读到两只狐狸救了摔下山崖的正太郎时老师提问:“你觉得狐狸狡猾吗?你有什么感受?”根据阅读所得,很多学生都会说:“狐狸很善良。”但有的学生却说:“狐狸虽然救了正太郎,有善良的一面。但它叼着鸡引诱秋田狗,始终改不了凶残,狡猾的本性。”面对这样有个性的体验,我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捉回小狐狸,老狐狸想方设法救小狐狸,与正太郎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到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等描写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作者已淡化了狐狸的狡猾与凶残了。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读为本”,读的训练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只要我们敢于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坚持做到“自主阅读,读出情感,读出技巧,读出个性”,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阅读教学就能做到如鱼得水,异彩纷呈。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黄庆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继续深化,付诸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