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看《庄子》中的“化深藏为显豁”(2)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2、以寓言阐明哲学,用形象取代推理。枯燥的哲学思想在庄子这里变得多趣有味,引人入胜。再以《逍遥游》为例,庄子为了说明“小”和“大”的区别,表明小和大之间有着思想境界以及识见的悬殊,就借助想象描写了一个童话般的寓言故事:看着南徙的大鹏,蜩和学鸠嘲笑说,我想飞就能一下子飞起来,碰到榆树、檀树就停在上面;有时气力不够,飞不到树上,就落在地面上,何必像它那样高飞九万里,还要飞到遥远的南海去呢?在这则寓言里,蜩和学鸠那局促的天地、渺小的见识、自鸣得意的口吻以及毫无自知之明的对大鹏的奚落和嘲笑,都生动而深刻,令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翩。这种寓“钩深致远”之旨于光怪陆离的虚象之中的奇妙论证方法,使《庄子》成为一种浪漫主义的诗化哲学。
3、语言丰富生动,描绘精妙传神。以《秋水》第一节为例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不见水端。”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景象是:秋雨一下子到来,沟满河平,百川奔流,浩浩荡荡的黄河直奔茫无际涯的东海。其情其景真是广袤空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
庄子散文的特色建立在超现实基础之上。庄子试图引导人们在极度黑暗的、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生存下去,而他所能提供的只能是一种对非现实性生活的追求,一种向内心世界的发展,一种在主观幻想当中的生存。这就决定了庄子的作品必然是一种超现实的、纯然以想象为基调的艺术。
了解一些庄子散文的特色,课文第1节作者大段的抒怀便有了着落,不再架空。作者所说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集在这个‘槁项黄’”的哲人身上啊!”便能够引起学生深切的共识与共鸣。
上一篇:新课程培训下初中语文试题之填空题
下一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雷雨第二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