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心理状态与语文复习课结构_语文论文(大学生毕业心理问题)
时间:2025-05-26
时间:2025-05-26
【内容摘要】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心理变化往往呈现出自信、自知、自负、自卑、自弃等多种状态。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有必要采用“负反馈结构”来控制语文复习过程。负反馈结构重视对认知前提、情感前提、教学质量三大教学变量的调控,通过前馈、中馈和后馈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本身形成一个自我反馈矫正系统。负反馈结构具有六个教学环节:标的、前馈、实施、中馈、后馈、达成;具有四个特点:中介性、操作性、参与性、可控性。运用负反馈结构的目的是让师生双方“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使他们的素质都得到充发的发展。
【关键词】毕业生心理状态 语文复习课结构 负反馈结构
* * *
对毕业班的复习课,社会上非议较多。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观念和方法的变更问题,只要立足于充分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复习课同样会发挥有意义的作用。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年级的语文复习课,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复习内容上讲,它不是原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系统地呈示教学内容的结构;从复习方法上讲,它不是盲目地死记硬背或题海演习,而是有目的地进行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再训练;从教育目的的角度讲,不应当只给少数尖子学生“吃偏饭”,而应当在复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语文复习课的教学结构(或叫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不但受到复习内容、复习方法的影响,更受到学生心理状态的直接影响。
中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后,由于受以前的学习基础和学校、家庭、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一般说来,大致有自信、自知、自负、自卑、自弃等几种类型。自信者,学习成绩长期保持优秀,学习方法灵活而有效,有冷静而愉悦的学习心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有远大的理想,有高尚的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等社会情操。自知者,学习成绩较好,学习刻苦认真,但方法不够灵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设法提高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热情高,有崇高的社会情操。自负者,学习成绩时高时低,学习情绪时冷时热,学习不肯下功夫,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时盲目自满,个人修养和社会情操的表现也都随他们情绪的波动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自卑者,学习成绩不太好,学习认真但效果不显著,学习心境经常受到各种思绪的干扰,学习时面部表情痛苦,经常因处于后进而缺乏自信心,他们一般都遵守纪律,有集体荣誉感。自弃者,学习成绩差,不爱学习,学习时不专心,一般对社会上的一些庸俗现象很感兴趣,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行为对他们影响太大,他们纪律性不强,说话表里不一,缺乏自尊心,没有责任感,但有时对集体活动特别热情,会突然萌发一些上进念头并有所行动,可是不能持久。学生的种种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在复习课上,我一般采取前馈、中馈和后馈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我把它叫做“负反馈结构”,目的是尽可能地及时了解和控制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便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分别从理论基础、教学功能、复习程序、结构特点、复习要求等方面试做简单的阐述。
理论基础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控制系统中,如果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差值越来越大,离目标越来越远,就是正反馈;如果差值越来越小,与目标完全或基本上吻合,就是负反馈。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教学过程,经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在学生身上产生一种学习行为,教师及时把这种行为与原定目标相对照并找到偏差值,这个过程就叫做形成性检测,或者叫“中馈”。中馈重视的是教学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及时发现、对教学措施的及时调整和对学习行为的有效控制。中馈只依据达标情况与原定目标的偏差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而不考虑影响达标的干扰因素是什么,这有利也有弊,因而给矫正措施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个“前馈”环节。所谓前馈,就是在进行新的教学任务之前,对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能力进行诊断测试和了解,对发现的缺漏及时进行补偿,为学生适应学习任务做好准备。有了前馈和中馈相结合的信息准备,一般就能够顺利进行复习过程的控制,但是,要实现复习目标的达成,还必须进行单元复习目标终结性检测,这就是“后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前馈、中馈和后馈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始终是合目的的,教学的输出信息和输入信息的差值就会很小,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出现“负反馈”,这就是“负反馈结构”命名的理论基础。
教学功能
负反馈结构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充分发展,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具有明显的教学预决效应。运用负反馈教学结构的目的 …… 此处隐藏:153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