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理想的阶梯作文)(3)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诣(yì)熹(xī)怠(dài)拙(zhuō)蟊(máo)袤(mào)惘(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1)造诣: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
(2)建树:多指事业、功绩的建立
(3)无垠:没有边际。
(4)广袤:广,指宽度;袤,指南北间距离的长度。形容宽而广的意思。
(5)通宵达旦:整整一夜到天亮。指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学习或工作。
(6)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二、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说“勤”》,思考、分析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明确:“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开篇就引用“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俗语和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话“业精于勤”作为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根有据,开门见山,易为读者理解和接受。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阐述论证的呢?
明确:作者在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第2段对“勤”的含义作了详细的阐述。从第3段起,列出两个分论点“勤能出成果”和“勤能出智慧”展开论述。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按下列图表填写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具体内容。
列图表如下:
引用俗语、名言:“一勤天下无难事。”
(l)提出中心论点“业精于勤。”
(第1段)
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三、归纳小结。
要求学生把讲读课文《理想的阶梯》与本文《说“勤”》加以比较,说说两篇文章在结构上,引出论点和阐述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讨论明确:相同点:1.两篇课文都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行文谋篇,显得有条理,层次分明。2.两篇文章都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列出分论点展开论述。各分论点之间又都是并列关系。3.两篇文章都主要是选用事例为论据。叙述有详有略,合理排列,恰到好处。
不同方面主要有两点:1.《理想的阶梯》作者是从青年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谈起,根据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三种现象而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中心论点。而《说“勤”》则是开头引用名言、俗语来提出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2两篇文章在论述时都引用了名言俗语。但前文引用朱自清的话主要用于证明分论点,后文引用韩愈、高尔基、卡莱尔的话主要用于提出问题和归结全文。
四、自读课文《事业篇》,编写阅读提纲,同学们讨论订正。
列图表如下:
提出论题: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第1段)
(l)引出论点:生命的意义在于事业。
(第2段)
分论点①: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
(第3段)(设比喻、讲道理论证)
分论点②: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2)(第4段)a.文学家孔子、司马迁、鲁迅的事例。
b.爱国者屈原、岳飞、郑成功的事例按先后
概括列举c.革命领袖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的事例分类举
d.科学家家蔡伦、毕升、祖冲之的事例论证
(3)进一层阐述: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人生“将洋溢着永久的光彩”。
(第5、6段)
激励新一代青年“胸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脚踏实地为之奋斗。”
五、课外作业。
1.把本单元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俗语分类并摘抄到日记本中。
2.完成课文练习四、五题。
(赵强)
单元检测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蕴()含潜()藏开拓()
坎()坷翱()跟蹉()跎()
鞭答()造诣()蟊()贼
二、根据下列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时间白白的过去,事情没有进展。()
2.原指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比喻酒色财气等浪费宝贵人生的东西。()
3.整整一夜到天亮。比喻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学习或工作。()
4.放倒军旗,停敲军鼓。比喻停止改革进取。()
5.原指道路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不平。()
6.指受了挫折或出了问题后,只是一味抱怨天,归罪于别人。()
三、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废寝忘食()笔耕不辍()严于律己()奋笔疾书()艰苦卓绝()堰旗息鼓()
四、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
2.改革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定型的模式可依,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践,去探索,去开拓,一去创造。()
3.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4.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状元”。()
5.戴维谈到自己获得成功,就说过:“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五、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复句。
1.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2.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 …… 此处隐藏:140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网上鲤鱼溪(鲤鱼溪民宿)
下一篇:驿路梨花(驿路梨花处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