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一年级下册识字小报)

时间:2025-05-28

下册是上册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因此无论是编写体例,还是教学要求必然会有许多承袭原有做法的地方,也必然会有许多似曾相识之处,但是,这里的“承袭”和“似曾相识”决不是原封不动的重复,而是“同”基础上的“变异”,是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

从编写体例上看,一年级下册的识字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除保留了上册已经出现过的词串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之外,还编进了“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从编写意图上看,这一册更加侧重于对汉字规律的展示。具体地说,这册教材的识字部分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为呈现方式的相对集中的识字;另一类就是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之所以将这两种不同的识字方式穿插编排,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是要采用相对集中的策略,显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的构想,并通过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尽快掌握一批常见字和常用的词语;第二是要搞好由识字到识词,再到阅读和写话、作文的平稳过渡。大家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必要前提,真正意义上的识字,即杨树达先生所说的“辨形之事”和“求义之事”。(见《微居小学述林·彝器和文字》)最终要在阅读与写作实践活动中体现价值。因此,识字教学质量的高低绝不单纯取决于识字量的大小,而是要看能否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在保证一定识字量的前提下,把已经获得的识字成果应用于阅读和写作。苏教版“课程标准”本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标准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采取了以上的编写策略,来实现“集中”与“分散”的优势互补。

“标准本”第二册集中识字的课文又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在第一册中已经出现过的“词串识字”,如“识字1”、“识字2”、“识字5”和“识字6”;第二种是“看图会意识字”,如“识字3”、“识字7”;第三种是“转转盘识字”,如“识字4”和“识字8”。以上三种形式,除词串识字外,其余部分则是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揭示汉字的造字、结构、表意基本规律。比如“识字3”展示就是“舟、竹、石、泉、川、燕”这几个字演变的过程。左起第一列是描绘舟、竹、石、泉、川、燕的图画;第二列是经过抽象和线条化的象形文字,而第三列则是如今通用的楷体字。这样一幅由图画到文字的演化过程图,形象地告诉我们:汉字实际上是在与客观事物象形的基础上,按照相似原理逐渐演化出来的符号系统。再如“识字4”,则是以“转转盘”的形式来揭示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和表意的基本规律。在转盘中,声旁“也”是固定的。但随着“转盘”的转动,形旁“三点水”、“马字旁”、“提土旁”、“单人旁”便分别与声旁“也”组成四个不同的形声字——驰、地、他、池。这样一种极富童趣而又极富智慧的“拼字游戏”,不但能让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一批具有一定规律的汉字,而且也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声旁表音(当然,随着语音的不断变迁,如今的“也”字标声功能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形旁表示字义的类属。特别是随后出现的那一则歌谣,既能让学生把刚刚学会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巩固,又能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揭示形声字表意的基本规律。如歌谣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实际是说:“驰”就是马行千里的意思;而“地”就是指能种庄稼的土地。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识字形式,我们在教法上也必然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随课文识字”依然是本册教材中识字部分的“重头戏”。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要继承第一册在教随文识字过程中所取得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但继承并不是照搬,而要在自学成份方面有所侧重。建议大家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学生已经认识了的汉字和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不可搞“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式的低效操作,而是要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第二,教学中,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们说:一个字(词)的意思(包括多音字的读法)往往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因此,不将一个字(词)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辨析,就无法准确地把握它的意思和用法,也不可能使之成为用于书面交际的重要工具。正如鲁迅先生在《论新文字》中说的那样:“虽是方块字,倘若单取一两个字,也往往难以确切地定出它的意义来。”所以,我们对字义和用法 …… 此处隐藏:101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一年级下册识字小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