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案例(顶碗少年节选)(2)
时间:2025-05-03
时间:2025-05-03
听课有感:
听了三节语文课,感受颇多。虽然老师们上的是同一篇课文,但在这三堂课的教学设计上,三位老师根据她们各自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水平的高低差异,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这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她们各自独特的风格,都令我难以忘怀。王祎的雅、薛花的稳、姜老师的细,都在课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姜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能力相对较差,但姜老师深情并茂的范读,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在那一刹那,我忽然想起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只有老师首先表现出对语文的强烈的热爱,她的这种热情也必定会传达给她的学生们。坐在课堂上的我恍惚间有种重返中学时代的感觉,姜老师上课时奔射出来的那种风采让我想起了一位中学时代为我打下坚实基础的语文老师,他们同样有着深厚扎实的语文功底。细腻却不乏激情的情感教学是每一个老师所不懈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的有限,一开始学生的表现平平,但姜老师及时恰到的引导和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姜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强烈的启迪性、热切的鼓励性和精当的指导性。同时又落实好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解读文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姜老师精心营造的这种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内容、学有收获。
王祎的课我听的比较多,也越来越喜欢上她的风格。当你来到她的语文课堂上时,便会发现课堂上的她,言语举止间无不透露着一股只属于语文老师的温温尔雅的典雅之气。而且可以看出她和学生的感情十分融洽,与学生之间已经有了非常默契的配合。相较其余几个班级的学生,该班学生显然基础更好,能力更强,因此很多问题无须老师过多的点拨,学生早已回答得相当到位甚至精彩,因此王老师的教学语言既不缺乏生动形象又相当的精当简练,有启发性。
薛花的课我是第一次听,她在课堂上的那种沉稳淡定的气度,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精读课文时她要求学生圈画出顶碗少年前后两次失败的不同表现的语句,从而品味理解。这一设计无疑是降低了学生品读文本的难度,在文中前后两次完全不同的碰撞比较中,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这就好象给学生设定了一个阶梯,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走向目的地一样。她的这个教学设计我个人认为十分切合她所任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这三节课上,学生们都真正成为了语文课堂的主人,课堂里的学生能全员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也很好地落实了听、说、读、写。特别是在口语表达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的来说,这三节课很实在,不一味地追求课堂的喧闹,不为了热闹而进行七嘴八舌的讨论,没了虚而不实的热闹场面,而是多了一份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宁静的美丽,沉思的美丽。这也更好地诠释了何为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倾听时需要一份宁静。
听了三位老师的语文课,我收获颇多,发现自己还有许多地方要不断地学习、改进。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向更多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