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8(《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
时间:2025-08-15
时间:2025-08-15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与举重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包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走进闻一多
请同学们看屏幕,他是谁?(臧克家)
1、作者简介
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99岁高龄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3、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闻一多
听录音,思考问题:
1、疏通字词,把生字词划下来。
2、文章从那两个反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著战士。)
3、梳理文章结构:
口的巨人 《唐诗杂论》
学者《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行的高标 起草政治传单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言行一致 参加游行示威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使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三、研读课文,理解闻一多
1、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著的段落。
教师:提起闻一多先生,我们头脑当中首先显现出来的是他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的镜头。但实际上,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学者、诗人。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那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
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著的语句滑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
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
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
1925年,恩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又被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汽水堪任之!”可见,文艺多先生是想从谈所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她的祖国,爱她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她的言和行终生时间这着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 …… 此处隐藏:120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