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古诗鉴赏的规范答题(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5-07-11

古诗鉴赏只有做到“两意”方能规范答题。“两意”:一是指切中题意,二是指词能达意。所谓“切中题意”,是指答题首先要吃透文本,其次要研透题干,最后还要参透命题旨意,做到“四读二看”。所谓“辞能达意”,是指答题一定要注意流程,要做到分点论述、思路清楚、条理清晰,完成“三答”。

一、“四读”

1.读文本。

读懂文本是答题的根本保障,以2008年全国卷Ⅰ12题(2)小题为例。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后两联,作者先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由此引发“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进而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2.读作者。

“知人论世”是古诗阅读解题的一把钥匙。联系作者的身世境遇、思想品格,能更确切地理解诗意题旨,进而准确答题。比如,2008年上海卷16题是赏析王安石诗颈联中“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只要能联想到王安石改革的艰难困苦和最后遭遇失败,便可领会诗人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慨叹仕途坎坷,年老色衰的境遇。

3.读题目。

古代诗歌中,有的题目就是主旨,有的题目则标明了所咏物象,有的题目则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我们可以获取有用信息。比如,2008年福建卷7题是选用杜甫流落四川时的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答题时,我们就可以从题目“漫兴”中获取相关信息。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4.读注释。

粗心的考生常常会忽视文本后面的注释。其实,不起眼的注释里时常包含答题内容,有时甚至隐含着命题的旨意和答题导向。比如,要回答2008年安徽卷12题(1)小题就必须结合作者人事遭遇的注释。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

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例谈高考古诗鉴赏的规范答题(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