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羚羊木雕讲了什么)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教学目的】
1、学习多角度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与父母沟通。
2、探究课文主题,培养雄辩能力。
【课前准备】
1、就“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这一话题收集整理学生采访父母的材料。
2、排练“实话实说”节目。
【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 实话实说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姜依,感谢大家对我们节目的支持!一个小小的羚羊木雕带给了我们太多的话题,昨天我们同学就“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这一话题采访了各自的父母。下面请几位同学转达一下他们父母的意见,有请几位同学!
①娜仁的父母:应该要回来!一是因为那只羚羊木雕很贵重,二是孩子应当理解父母的心思,小孩子不应当自作主张地随意把东西送给别人,应该事前和父母商量好,送东西也应当有分寸,应符合家庭的实际情况。
②丛春雨的父母:你学过《论语十则》一文吧,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以我们认为不应该把羚羊木雕要回来,要对朋友守信用,在这一点上做父母的更应该给孩子作出榜样。
③于桐的父母:做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认为羚羊木雕不应该要回来。因为在两个孩子的心中,她们的友谊比任何东西都贵重,如果羚羊木雕能成为孩子友谊的桥梁,做父母的何乐而不为呢?只是事后要跟孩子讲明今后再送朋友珍贵礼物时先跟父母商量一下,另外,要告诉孩子纯洁的友谊不能以物品的贵重来衡量。
④于天雨的父亲:应该要回来!因为真正的友情不是建立在贵重的物品上的,你们年龄还小,友情应建立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上,不应该送贵重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是爸妈送给你的,但你没有权利支配它,在做每件事之前要考虑周全,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同时也不能随便地接受别人的礼物。
⑤王玲琪的母亲:泼出去的水是不能收回来的,如果把羚羊木雕要回来,那么就破坏了孩子的尊严,与人交往要守信用,孩子也应该这样。
⑥耿小然母亲:羚羊木雕从爸爸手中传到女儿手中,是爱的传承;从“我”的手中传到万芳手中,是友谊的传承。作为一件工艺品,它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所以,作为家长,我认为不应该要回来。
⑦张宇的父母:应该要回来。因为这木雕是爸爸从遥远的非洲带回来的,非常珍贵,虽然万芳很仗义但是也不能送给她那么贵重的礼物,再说了感谢别人也得先看看自身的条件,我们又不是百万富翁,这木雕也是父母的血汗钱买来的,父母也很不容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⑧白雪的母亲:我认为应该要回来。因为这件工艺品很贵重。万芳是一个好朋友,但谁能保证以后怎样?人总是在变的,况且这木雕是爸爸千里迢迢从国外带回来送给女儿的,是父亲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说明父亲到了国外还再惦念着女儿,如果只考虑到友爱的话,那么父爱呢?难道友爱比父爱还重要吗?
⑨解天娇的母亲:应该要回来!因为这是爸爸的一片心意,你应该好好珍惜,把别人送给你的东西随手送给别人,虽然你获得了友谊,但你却失去了爸爸对你的信任,应该明白:这是爸爸送给我的,我一定要爱惜它,好好珍藏它。
⑩刘天琦的父母:我们觉得虽然文中的我在没有征求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把东西送给好朋友了,但是也不该要回来,因为做人要讲信用,不能反悔,父母也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情,这样才能教育好他们。
主持人:感谢各位同学的发言!以上同学的家长都谈出了各自的看法,其实这场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对亲情、友情的理解也不同了,那么“木雕风波”究竟是谁之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听听现场嘉宾的意见。
现场采访:
①“我”:你能给观众谈谈你这几天内心的委屈吗?
②妈妈:您觉得这样教育孩子的方法正确吗?
③爸爸:您把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却不许她送给别人,您觉得这样做合适吗?
④万芳:当你的好朋友把羚羊木雕要回去时,你怎么想?你还和她做朋友吗?
⑤万芳妈:你怎么看万芳收了别人贵重礼物这件事?
⑥“我”、万芳:作为孩子,你们认为今后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⑦现场的同学:对于“木雕风波”谈谈你们的看法。
⑧现场的同学:讲讲你们类似的经历,今后怎么做?
⑨现场的老师:文中父母的做法对不对?诚信和木雕哪样更贵重?“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老师:
1、我国的家庭教育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即便在今天,孩子的人格仍然遭到漠视: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父母不讲道理地强迫孩子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不经允许偷看、公布孩子的日记,不择手段打听、逼问孩子的“隐私”,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众打骂、侮辱孩子,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课文中的父母,应当尊重孩子把木雕转送好友的权利。如果要求孩子把它要回来,孩子的自主 …… 此处隐藏:75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