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2)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⑵ 关于冰心《纸船──寄母亲》的创作背景: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纸船──寄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
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2、学生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3、按照《金色花》的研读思路,指导学生自读《纸船──寄母亲》。
按照知诗──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的学习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也可提出以下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⑴ 诗人为什么要用纸折叠成小船抛进大海里?
⑵ 诗人叠纸船时,情态、心境、感情怎样?
⑶ 诗人叠好的纸船有的被风卷进窗子里,有的被海浪打湿了,沾在船头上,可她为什么仍然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⑷ 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纸船做题有什么好处?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酌情给予指导。一定要注意适度适量,不可越俎代庖。
明确:
⑴ 诗人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母亲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一颗永爱母亲的心飘到母亲的怀抱中。
⑵ 情态:含着泪;心境:不灰心;感情:爱与悲哀。
⑶ 因为诗人心中存着永远的希望。
⑷ 本诗写“纸船”的文字占了大部分篇幅,但“纸船”只是一个情感的寄托物,本诗的主旨在于抒发游子对慈母的深切眷恋之情。因此点睛之笔是:“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日夜思念的滋味是难受而痛苦的。这句诗直接抒发了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表达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的。
⑸ 这首诗抒发了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情感。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使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且富有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游子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想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假如,今天冰心奶奶决定再次修改《纸船》,她老人家邀请同学们参加这次诗歌评改会,你如果在被邀之列,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聚焦于“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一句,“抛”能否替换为“放”?“舟”能否更写实些,换成“大轮船”?有的认为“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爱”和“悲哀”过于直露,应换成形象的词语,等等。
教师以鼓励为主,不必动辄评判。重在参与,重在自主。
五、课堂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像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纸船》是来自远离家园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两诗主题相近,手法相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灿烂的金色花,轻盈的纸船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朴实纯真的母爱呢?
学生齐背《金色花》《纸船》。
六、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依据提示默写《金色花》中的部分诗行,并尝试着仿写一节。
当你沐浴后,______________
当你吃过午饭,_______________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答案:略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关于组织“诗歌朗诵会”的设想: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搜集整理2~3首吟诵表现母爱的诗篇(以现代诗为主),每组选举代表参加朗诵比赛。
2、写作活动设计:
⑴ 沐浴在浓浓的母爱中,我们幸福而陶醉。请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均可。
⑵ 你有过远离父母只身在外漂泊流浪的经历吗?当你想念母亲时,你想用什么来承载你的“爱与悲哀”?
⑶ 在小时候,我们 …… 此处隐藏:34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赠品(赠品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