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⑵ 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
⑶ 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2、能力目标:
⑴ 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⑵ 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3、德育目标:
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为品味思考定向,整体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讨点拨法:
《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第一次真好》则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两篇短文有叙有议。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打印好的《红花草》讲义资料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把握短文点睛之笔、扣题抓尾,引导探究,理解篇目主旨。联系人生体验,融会贯通,获取生命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共同来欣赏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画面的内容(学生发言,明确:城市双线道的马路边奉献浓阴的行道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板书文题、作者)看看为人们所礼赞的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张晓风散文创作
为了使读者对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张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摘自《张晓风散文论》,《文学评论》1994.7
三、研读《行道树》:表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疑难字词。
结合注释和词典,疏解字词。
堕落(duò):
⑴ (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⑵ 沦落、流落(多用于早期白话)。堕,落、掉。
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牙龈(yín)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繁弦急管:多种多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贪婪(lán):
⑴ 贪得无厌(含贬义);
⑵ 不知满足。
冉冉(rǎn):慢慢地。
苦熬(áo):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2、学生集体诵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指名让学生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教师归结:
文章用拟人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表达无私奉献的信念。
3、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并简要陈说理由。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最喜欢的语段:
⑴ 第2自然段写行道树的生长环境及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
⑵ 第3段写行道树的痛苦;
⑶ 第4段中写行道树清晨迎接太阳及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
⑷ 第5段中写行道树最自豪的时刻是清晨。
4、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在作业本上发挥想像用画笔创造性地勾画行道树的形象。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自己解说自己的构思。
四、研读《行道树》: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那么文中阐发这一哲理的议论性语句是什么?围绕对主旨的理解,你认为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文眼句,它的关键词是什么?
教师明确:
哲理性语句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痛苦”“深沉”是把握课文内容的三个关键词。 …… 此处隐藏:114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