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则及译文)(2)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翻译〗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贤人。
齐:相同。
内:内心。
自省:自我反省。
〖翻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此,在其中。
其:代词,他们,指“三人”。
善者:优点,好的方面。
从:顺从,学习。
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理解〗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有学问有抱负的人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以为己任:即以“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
已:停止。
〖翻译〗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理解〗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比喻社会现象,指在浊世。
然:这。
后凋:君子不同于凡人。
〖翻译〗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理解〗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作为。
行:奉行。
其:副词,大概(就是)。
欲:想要的事物。
加:施加。
于:在,给。
〖翻译〗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理解〗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七、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做到作业本上)。
2、《每日5分钟》第10课。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八、总结归纳
1、内容小结:
⑴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 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⑶ 谈品德修养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文言字词小结:
⑴ 而:
① 表示顺接;
② 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顺接
人不知而不愠──转接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顺接
温故而知新──顺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顺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接
任重而道远──顺接
死而后已──顺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顺接
⑵ 为:读 wèi 时,多作介词;读 wéi 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 wéi,动词,“担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éi,判断动词,“是”。
仁以为己任── wéi,作为。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wéi,作为。
⑶ 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