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5.学习第五段。(1)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历史──17孔桥-小岛……(2)重点讲解17孔桥:昆明湖上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3)“游客”质疑,“导游”解答。教师: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写好后)下面我就以“画龙点睛一句话”为题比赛,赞美一下颐和园,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美好感受吧。
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课后老师的评价是: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让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学习的体验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使语文课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反思这次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设计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期待中体验,在阅读体验中反思,在阅读批判中超越文本。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学凸现了学生阅读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要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要教学生怎样会读会写,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教者应该及时组织有效的合作、讨论、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多角度地去思索、梳理、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在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的过程中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反思自己的感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正是:三游《颐和园》,“柳暗花明舞春风”。
回顾三次执教《颐和园》,时间不同,要求不同,策略不同,方法不同。但有一点启示,就是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研究;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语文难教,正因为其难,才有探究的价值,才更需要创新的探索。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为学生多留一些问号、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