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大体上。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 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 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 报:上报朝廷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惜其掩于艺 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之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至则殁三日矣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是杨 公 谋 欲 迁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D答应。
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 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的
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19、至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史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 之
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 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 …… 此处隐藏:8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父亲的救援》阅读答案
下一篇:《那件事不可饶恕》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