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讲义1(《跨越百年的美丽》)
时间:2025-05-14
时间:2025-05-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2、让学生初步尝试和适应研究性课程的学习。
【教学安排】
1、学生事先预习课文,在自读基础上针对课文提出几个问题,提交教师。
2、教师认真阅读所有学生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
3、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
(生):居里夫人的简历。
(师):听时我注意到两点:
⑴妇女受到歧视──当时大学不收女生。
⑵她死于白血病──与她从事的工作有关。
2、同学们的预习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大家也针对这篇文章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由于问题很多,我从中选了一些大家提得最多,最感兴趣的问题。
二、讲读
1、有同学问:题为“跨越百年的美丽”,那么居里夫人的美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外表美,心灵美。
(师):先说外表美。书上有画像,不甚清晰。有关居里夫人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其中有一处写她的美,写绝了,大家找一找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词句。
(生):第4段“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师):为什么说这句写得好呢?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哪些?
(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师):好在用侧面描写,写异性眼中的形象。
2、还有的同学问:和以往的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的笔墨很多,为什么?是否会有喧宾夺主之感?对此你作何评价:
⑴(赞同意见)──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突出她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⑵(不赞同但理解)──从作者的角度思考,打破了以往的写作模式,是一种新的视角。
⑵(反对意见)──也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她的事迹的描写来突出她的内在美,不一定写很多她的外在美。
3、再看内在美:
在文章第4段谈到:“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有同学问:“大志”,“大求”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这与她内在美很有关系。同学们现在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大志,大求”。
⑴爱国。
⑵对人类作出贡献(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⑶战胜自我,勇于创造。
⑷为女性争回荣誉和地位。
4、这些“大志,大求”正是体现了居里夫人美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除了以上四点,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哪些地方,哪些具体事例表现了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
体现了她的内在美。
同学们现在开始讨论,想到了就站起来谈谈你的观点。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⑴淡薄名利:
──(第7段:“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⑵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第3段:“……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⑶艰苦奋斗:
工作环境恶劣:
──(第3段:“而所谓的实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都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社会环境也恶劣:
──(第1段:“……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
(师):如何理解文章第4段的“好像”有同学问过加点字“好像”能否去掉,作者是否有歧视女性的倾向,是否在贬低女性。
再读一读去掉“好象”,更糟了。作者并不歧视女性,他是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谈的。“好象”的作用是反而更加证明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也更加证明了居里夫人的不畏艰难。故作者在谴责社会的同时,也高度赞美了居里夫人。
⑷持之以恒:
──(第3段:“终于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第7段:“……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⑸忘我执着,不怕失败:
──(第3段:“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 此处隐藏:96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