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奇男子杨小楼》阅读解析及答案
时间:2025-05-16
时间:2025-05-16
忠义奇男子杨小楼
杨小楼(1878-1938),原名杨三元,又名杨嘉训,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京剧“三贤”的代表人物,有一代 “武生宗师”之誉。
1890年,四十七岁的杨月楼就因病亡故了。杨月楼临终之际,将自己的三儿子杨小楼托付给自己的换帖结义兄弟谭鑫培,并让儿子拜在谭鑫培膝下为义子。
幼年丧父的杨小楼,八岁那年进入了小荣椿科班。为二科“春”字辈学生,排名“春甫”,与叶春善同科。小荣椿科班的班主杨隆寿给他开蒙,教他的第一出戏是《淮安府》。十一岁那年就登台演出《锤换带》里的高怀亮。
他身材瘦长,比同龄人个子要高,站在台上不好看,在科班里演戏,大家都曾瞧不起他,嫌他站在台上难看,又嫌他吃得多,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象牙饭桶”。但是小楼平时为人亲和,态度良善,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他并不是不放在心上,而是将自己被人嘲笑的事情埋在心里,从不外露。因为人前受人轻视,所以人后练起功来更有着十分的倔强劲儿。变声期嗓子没有恢复,他就跑龙套积攒上舞台的经验。个子太高站在舞台上不好看,他就反复思考如何解决自己身高臂长舞台上动作不好看的弊病。
成长中的杨小楼,走出了少年丧父的哀痛,在刻苦练功中渐渐成长起来。他跟随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等认真学艺,后来又在谭鑫培的帮助之下拜上了俞菊笙为师。
十七岁出科以后,杨小楼演出于京、津两地,二十四岁以后搭“宝胜和”班,谭鑫培又提携他进入“同庆班”,名气越来越大,杨小楼逐渐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
1906年,二十九岁的杨小楼被清宫昇平署以“民籍教习”挑选入宫,成为了内廷供奉。
杨小楼进宫首演的戏是《长坂坡》,杨小楼演出赵子龙就有“长坂坡前活赵云”之誉,加上进宫给西太后演戏,战战兢兢但是却分外卖力。这一亮相,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和喜爱。
一次杨小楼在宫里演戏时耍珠子,不小心将戏台角上放置的檀香木架子损坏了,慈禧太后见此即传唤杨小楼见驾。众人都悄悄地替杨小楼捏了一把汗,因为慈禧太后的脾气的确是不好摸。谁知慈禧太后竟和颜悦色地问询他为什么会出此差错,杨小楼说自己是连演四出戏,加之身体近来不好,体力实在难以支撑。慈禧听罢面上显露出痛惜之色,遂让杨小楼以后演出不要连续演这么耗费体力的大戏。不但没有丝毫责备,还额外多赏赐了银两。
慈禧太后喜欢看自己的戏,那是作为一个内廷供奉的艺人的最高荣誉,杨小楼没有因为频频上戏而有丝毫的骄傲。慈禧太后看戏之后常有重赏,杨小楼更没有因为慈禧太后的恩宠而感到丝毫的虚荣,相反却是充满了恐惧。谁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几番思索之后,压力越来越大的杨小楼决定选择弃艺出家、隐名避祸,来保全身家性命。杨小楼在北平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挂单出家,当了道士,自号“超范子”。
抗日战争期间,杨小楼积极参与赈济灾民、慰劳将士的义务戏的演出。演这些戏,杨小楼要么不计报酬,要么分文不取。1936年,伪冀东政府的长官大汉奸殷汝耕在通县为过生日举办堂会,抛出重金邀请杨小楼,杨小楼不为所动,以“不当亡国奴”为由严厉拒绝。虽面临着抄家丧命的威胁,然面不改色,不加让步,最后殷汝耕只得强行让杨小楼的外孙刘宗杨代替演出,还无理取闹地扣下了戏箱。杨小楼深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遂从此产生了不再登台的念头。他为拒与日寇合作,留起了胡须,重披上了道袍。
1937年,国破家亡再次让杨老板披挂演出,他在第一舞台与郝寿臣合作出演《九伐中原》。剧中的英雄姜维到了生命的穷途,念白道:“四十五万铁甲雄兵,只剩下七人五骑……”
姜维此时是英雄末路,是口吐鲜血,涕泪交流。谁会知道,此时的杨小楼竟然也咳出鲜血。这是抱病登台的杨大老板对英雄的呼唤。
1938年2月14日杨小楼逝于北京。这位人间奇男子,一生在舞台上演出英雄,在台下也不是孬种。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站住了是个“人。
(选自《传记文学》,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起初,身材瘦长、饭量又大的杨小楼并不被同行看好,同行们还嘲笑他为“象牙饭桶”,对此杨小楼从不在意。
B.杨小楼进宫首次给慈禧太后演《长坂坡》时,饰演赵云,杨小楼高潮的演技和卖力的表演,获得了慈禧的肯定。
C.杨小楼有一次给慈禧太后演出时出了点差错,慈禧太后得知是体力透支引起的,就不再让杨小楼演耗费体力的大戏。
D.杨小楼一生充满神奇色彩,如在事业如日冲天之时 ,曾经先后两次隐姓埋名,出家当道士,以此保全身家性命。
E.得到慈溪的恩宠而不虚荣,面对汉奸未必而不改色,杨小楼用自己的行动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作了注脚。
【答案】B(3分),E(2分),D(1分 …… 此处隐藏:5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木华黎》阅读答案附翻译
下一篇:《我的初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