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阅读答案(2)

时间:2025-07-05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3)文章题目是“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请结合全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述哪几件事写出了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6分)

(4)陈寅恪身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在国学上的成就不可谓不高。傅斯年曾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请结合文本谈谈陈寅恪能在学问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并选择其中一点,结合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2(1)选B给3分,选D给2分,选E给1分,选A、C不给分(E文中“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不是“亲自撰写”A“评传结合”不妥。本文以传为主,未有评传结合;C“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错)

(2)①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并列国学四大导师的原委;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的卓越才华;③引用名家硕儒的原话,立体展现了陈寅恪一生为学,使形象更为饱满,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每点2分)

(3)①不在乎名字读音,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②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③在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④《元白诗笺证稿》完成后左眼完全失明;⑤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⑥拒绝中国科学院的邀请;⑦双目失明情况下75岁完成《柳如是别传》。(每点一分,答对六点即可得满分)

(4)原因:①在学问上有远见卓识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②在国难与个人不幸双重打击下,用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对学术执着的信念完成了多部国学巨著。③拒绝中科院的邀请,不慕名利,将精力全部放在学术研究上。(每点1分)

启示例举:

(1)具有远见卓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条件。

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这样的高瞻远瞩是其学术成就的基础。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则多能把握成功。长远的目光会带领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具有远见卓识更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2)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有坚韧的毅力与执着的信念。

陈寅恪一生屡遭不幸,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终成一代大师。人生必然充满曲折与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与执着的信念,方能在不幸与挫折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我们青年人更应以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在人生的不幸中陶冶品格,丰富人生的阅历,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的辉煌。

(3)为人治学应当挣脱世俗概念的桎梏,坚守宁静淡定的内心。

陈寅恪这种甘坐冷板凳、不羡功名的心境,对当今学术界学者内心浮躁、急于求成的现象是一种教育,一种启发,我们只有挣脱世俗对成功的功利定位,才会找到真理。志存高远,学求博深,我们应继承并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因每点1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分析正确、言之成理即可3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阅读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