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一(2)

时间:2025-05-15

《渑池之会》仍然主要写蔺相如,但也很明显地点明了廉颇的作用。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顾个人安危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又一次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与忠贞爱国,并被提升为上卿。由于职位高过了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服气,所以《渑池之会》继《完璧归赵》之后,写出了将相不和的直接原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看,小小的赵国,在继《完璧归赵》之后,渑池会上再次获胜,是“将相讲和”的结果,说明赵国不受外辱,将相必须讲和,而为了国家利益,将相配合,体现了将与相的忠贞爱国之心。因此,这个故事是将相失和的原因,又是将相和好的意义的进一步实践说明,同时又是将相言和的思想基础的又一次充分体现,这一故事也不多余。

《负荆请罪》是紧扣课文题目的,直接讲了将相失和到言和,突出地说明将与相固然重要,但比他们个人更重要的是他俩之间的团结,这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必然结果。蔺相如的话使廉颇的翻然悔悟,由于有前两个故事就很有基础,顺理成章,令人信服。而忠贞爱国的共同思想是他们解决矛盾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因而也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分析人物,分段讲读,都不能离开这一核心。

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就是这样,紧紧围绕讲和的意义,失和的原因,言和的基础联系成整篇《将相和》的。

这样,就从整体出发,把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了解了他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这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具有培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意义,可以实现读写结合,语思(思维)统一,还自然而然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顾大局、讲团结、勇敢机智、知错就改等品质教育。

把整体分成部分,再把各部分综合成整体,这一分析综合的方法,是思维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我们的所谓“合”,就是指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即在讲清联系之后对中心思想的归纳。《将相和》讲到最后,就理解到课文是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全大局,加强团结的优秀品质。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因为是写人的文章,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也应综合归纳,蔺相如是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廉颇是豪爽直率、知错就改。到此,阅读教学全过程结束。

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番思维,对课文内容由感性的浮浅的认识上升到比较本质的、深刻的认识。所以,“整-分-合”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认识规律及学习语文的规律。这篇课文教学的最终意图还在于根据文章特点,训练学生思维。学习一种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务求理解、融会贯通的读书习惯。久而久之的训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改革教法、研究学法、教会学生读书,也是我们着力探讨的一个问题。

此外,“大纲”还指出,“讲解课文要讲求实效,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据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进行了“抓重点一课一得,抓特点一课一法”的探索。根据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把抓人物特点,抓故事线索,搞清联系做为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尤其是在搞清联系的训练上,这篇课文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宁可在读的训练等方面弱一点,也得全力保证。要抓重点有失有得,不能贪多求全。还要抓特点,不同教材,当然还包括不同学生,甚至不同擅长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法,逐步形成教学的特点。课课如此,一个教法,往往事倍功半。]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