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的“细读”与“深究”

时间:2025-01-21

《烛之武退秦师》是课标版第二单元第一课,注解详,文意容易理解。作为一篇经典文章,有“细读”与“深究”的必要。

一、“细读”

1、细在译读基础上积累这样一些文言基础:

(1)四个通假字:“已”“共”“说”“知”

(2)六个多义词:“为”“焉”“以”“之”“既”“其”

(3)三个古今异义词:东道主、行李、夫人

(4)九个活用的词:夜、东——名词作状语

军——名词作动词

赐——动词作名词

远——形容词作名词

亡、阙——使动用法

封、鄙——意动用法

(5)七个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3个)、判断句(1个)、倒装句(3个)

2、细在层次的梳理上

如第二段分两层:一是佚之狐举存烛之武;二是烛之武临危受命

又如第三段总体上分两层;一是烛之武说秦伯;二是秦郑合盟。

再如烛之武的说辞可分为四层:一是欲扬先抑,提出问题;二是亡郑对晋有利,对秦有害无益;三是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四是从历史到现实,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秦应该认识到危险。

3、细在主要人物的全面把握上

从“义士”“辩士”“勇士”分析烛之武

二、深究

1、利用关键词探究

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中的“必”字

问题:佚之狐为何那么肯定地告诉郑伯“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探究:

外因探究:(1)“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与秦无关。

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两军分驻,为烛之形说服秦伯增加了有利条件。

内因探究:烛之武是得力的“辩士”,从烛之武的劝说之辞(劝谏策略)和实际效果可以见出。

探究的意义:(1)伏笔、铺垫的艺术

(2)劝谏艺术(外交策略)

2、利用阅读困惑进行探究

(1)秦穆公退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1)防患危险

(2)有利可图

(2)怎样看待晋文公的“不仁”“不知”“不武”的退兵理由?

探究:(1)语言与思想

(2)表象与本质

(3)眼前与将来等

探究的意义:(1)认识统治者的本性

(2)辞令特色。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