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典故大全之学识篇(4)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总之,查找一个地名,有时需要翻阅几种工具书,才能解决问题。例如解放初期,除陕西西安市以外,东北还有个西安市(属辽东省)。在《辞海》里找不到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里查出:1952年“原西安市改称辽源市”。据此再查《辞海》得知,“解放后(1948年)以西安县城区设西安市,1952年改辽源市”。原来今天吉林南部的辽源市就是当年的西安市。
^^二、如何查找古地名
古地名的下限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但由于民国元、二、三年(1914年)有一些县因与他省重复而改名,所以这里把下限延至民国三年。查找古地名比查找今地名更困难些。如只查古地在今何处,可查阅谭其骧先生主编、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本图集共八册,收古地名约计七万左右。自1974年起,用中华地图学社名义陆续出版内部试行本。经过修订,自1982年以来已陆续公开出版第一(原始社会、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二(秦、西汉、东汉时期)、四(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六(宋、辽、金时期)共五册,第三(三国、西晋时期)、七(元、明时期)、八(清时期)三册亦将于年内或明年出齐。图上注记古地名用黑色,今地名用棕色。每册均附有“地名索引”,“索引”后附有“地名首字笔画检字表”和“汉字简体繁体对照表”,使用这些 “表”和“索引”,很快便能查出古地在今天的位置。因图集收录地名较多,有些在《辞海》、《辞源》和《地名大辞典》里查不到的地名,在图集中却可查到。譬如“清都尹”这个地名,在上述三书里都查不到,在图集第四册里可查到,原来它是北齐的都城——邺城。图集还解决了《地名大辞典》等书未确指古地在今何处的问题。譬如《地名大辞典》说唐代武礼县“当在广西境”,范围太大,无法查找;而图集第五册却标出武礼县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再与今地图对照,得知它在县西左江南岸。但需注意,并不是每一朝代的州县名称都能查到,因为各代地图所收地名均有断限,即以某年为准。譬如第五册里规定“隋郡、县建制以大业八年(612)为准”,即这年存在的郡、县,“均予画出”;八年以后新设或废掉的郡、县就都查不到了。
如需了解某古地的沿革和概况,可先查阅《辞海》或它的《历史地理分册》,因为古代的重要地名多已收录,而且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解释比较准确。但它也有不足之处,问题大多出在今地上,即对今县驻地的迁移注意不够。譬如它说金代兴州“治所在兴化(今滦平西)”,就搞错了;“今滦平西”应改作“今滦平东”才对。因为河北滦平县旧治在今驻地鞍匠屯东一百一十里之滦河镇(今属承德市),1940年西迁鞍匠屯,所以金代兴州治所兴化县治虽在旧滦平县城西南里许,却在今滦平县东。
但《辞海》是综合性工具书,所收古地名毕竟有限,甚至连清末或民国改了名的县都没有收。如查找此类地名,可先查1979年版《辞源》,因为它“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时存在的州、县,一般都予收录。例如陕西同官县,《辞海》没有收;《地名大辞典》里仍名同官;查《辞源》得知它“在今陕西铜川市”。再查《辞海》铜川市条,得知它于“1946年改称铜川县。1958年撤县设市”。当然,先查《历史地图集》第八册也可查出它在今铜川市北,再查《辞海》,也可得出相同的结果来。
《辞源》的优点是在注释古地名之后,还注明参考何书何卷,以便读者查阅原书。但也偶有错误,譬如辽宁兴城县的沿革是:辽置兴城县,元废。明宣德三年(1428)置宁远卫,清康熙二年改置宁远州,1912年改宁远县,1914年改兴城县。而《辞源》不仅忽略了元废兴城县的史实,又将《嘉庆一统志》中的 “明置宁远卫”误作“明改宁远县(意即“明改兴城县为宁远县”);而且漏列了宁远州和它在《一统志》的卷数和页码。《辞源》一个比较大的缺点是有时把今地弄错,譬如唐代兴庆宫故址本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安城东门外路南之兴庆公园,但《辞源》却说它的“故址在今陕西咸宁县东南”。陕西咸宁县早于1914年就并入长安县了。《辞源》里这类错误较多,读者如对其释文有怀疑时,可与其他工具书核对,以免以讹传讹。
下一篇:怎样查找中国古今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