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虚词之力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2)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生6:那不只是一个悬挂在神龛上的爱国情,那分明是一个气冲斗牛,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哪!有时它是需要以生命来践行的。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不用再如前人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行动去实践这个社会的良知。车上你给老人让座了吗?家里你给父母递过一杯清茶吗?学校里你给你的老师尊敬了吗?同学间你伸过友谊之手吗?这一点点都是爱国洒落在每一个角落的星星。爱国需要从身边做起。艾青用他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将“然后”变成“最后”如何?
生:这是万万不可的。“然后”有着继往开来,延绵不绝的生机,而“最后”里有的只是日暮图穷,冷落萧条得无奈与感伤。艾青的文字真的是太妙了。
师:是啊,爱国在语文中不只是一个口号,他是一个个韵味无穷的文字,是文字里深藏的形象与情怀。
“然后”这个虚词是《我爱这土地》的密码。抓住这一密码,让学生思考其所蕴藏的深意,切实地感受诗人那气冲斗牛的爱国豪情。这不仅能挖出文本的深意,达到深度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诗歌在平淡易懂的表层下所蕴藏的万钧之力,认识到汉字的无穷魅力,懂得咬文嚼字的重要性,为其阅读鉴赏打开了一道天光,更使其心灵经历了一次爱国的洗礼,从而将课堂的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如果说,每一篇课文就是一座文学的殿堂,那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来到这一座座殿堂的门口,交给学生开启大门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在语文的殿堂中学习语言、欣赏文学、感悟人生。在此过程中,虚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一根不可或缺的支柱。关注虚词,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会别有洞天!
上一篇:诗歌剖析:意象结构的情感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