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语基础知识总结(下)(2)

时间:2025-04-22

(2)语气词

A、用于句尾 ,表感叹,相当于“啊”,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用于句首,念fú ,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无实在意义,不用翻译,如:“夫战,勇气也”;“夫环而攻之”。

而:

连词:

(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如:“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如:“人不知而不愠”;“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如:“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如:“默而识之”;“恂恂而起”。

五 代词简介

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

一)人称代词

古汉语的人称代词主要有:

第一人称代词:余、予、吾、我……。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我们”等。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你们”、“您”等。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他……。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他的、她的、它的”等。(注意:古汉语中没有“她”的人称代词。)

二)指示代词

古汉语的指示代词主要有:此、是、斯、兹、彼……。它们和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这”、“那”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彼”有时也可以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如:“彼采葛兮”(《诗经·王风·采葛》)。

“其”和“之”也可以作指示代词,如:“非其人不可”(那个)。

三)疑问代词

古汉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孰、何、奚、安、恶……。

“谁”,是问人的;“孰”可以问人,也可以问物,还可以用于选择,如:“画孰最难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什么)

“何、奚、安、恶”作宾语时表示“什么”,要前置。如: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何陋之有?”

“何、奚、安、恶”作状语时表示“为什么”、“怎么”。如:

“安得广厦千万间?”

四)特殊代词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代词:诸、焉、旃、者、所。

“诸”等于“之于”或“之乎”,“焉”等于“于之”,“旃”等于“之焉”。它们都不是单纯的代词,而是既包含了一个代词“之”,又包含了一个介词“于”或一个语气次“乎”。这种情况是现代汉语没有的。

“者”和“所”表示“……的人”、“……的东西”、“……的原因”。这两个字的区别是:它们和动词配合时,“者”代替动作的主动者,“所”代替动作的对象。如:“言者无谓,闻者足戒”,“闻者”是指听话的人,而“所见所闻”中的“所闻”,则是指听到的东西了。但是当“所”和“者”结合起来使用时,就都指动作的对象。如:“吾所闻者”就是“我听到的东西”。

六 语气词(附:词头、词尾)

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吗、呢、啊、吧”等,都是放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的。古汉语中的语气词,除了放在句末外,还可以放在句首和句中。我们根据这些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分别称之为“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和“语气词”(指放在句末的)。但在本字典例句的注释中,一律辰为“语气词”。

这些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有的比较清楚。如“乎”表示疑问或感叹,“其”表示疑问、推测、祈使。在这些字条下,我们都说明它们表达什么语气。但也有的不清楚,在翻译时翻译不出来。如“岁云暮矣”、“不可泳思”,就只能翻译不出来“一年快到头了”,“不能游过去”。语气词“云”和“思”就翻译不出来。在我们的字典中,凡是只说明是“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或“语气词”的,都属于这一类,在句中不用翻译过来。

应当注意的是:有的句中语气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帮助判断,或者和“非(匪)”搭配使用,好象等于“是”字。如:“民惟邦本”可以译作“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匪莪伊蒿”,可以译作“不是蓼莪而是蒿草”,但实际上,“惟”和“伊”仍是句中语气词》因为在古汉语中,这种句子也可以用“民,邦本也”,和“非莪也,蒿也”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加上“惟”和“伊”知识为了表达某种语气。

附带说说词头、词尾

词头、词尾不是词,而是词的构成部分,在现代汉语中称

高中文言文语基础知识总结(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