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考试时事题2012
时间:2025-05-14
时间:2025-05-14
时事题:
1、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该同志于同年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十二五规划中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3、2011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数量为(13.7亿)。
4、2011年9月水稻专家(袁隆平)实验成功亩产水稻(900斤)。
5、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文化体制)方面决定。
6、2012年统计局公布国民生产总值2011年比增长了(9.2%)。
7、(吴良庸、谢家麟)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8、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9、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召开
10、2011年是建党(90)周年。
简答:
一、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联系。
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团体运用一定的政治理论、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行为;
管理: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运用政治、经济、行政、纪律、法规、制度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
会秩序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和管理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作用方式,两者不能互相代替。但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教育离不开管理,它需要管理来规范、调控和保障,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有教育和养成行为习惯的功能,通过管理方式培养人们的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管理也离不开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对法规、制度、纪律等管理手段产生认同,自觉遵守。
只有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育人树人环境。
二、简述思政是群众性很强的一门科学
思政工作具有党性强、群众性强、应用性实践性强、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思政工作学比一般的相关科学具有更广泛的的群众性,首先表现在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对象是亿万群众,群众性就构成了这门科学的本质特征;其次他的队伍是几百万政工干部在做这项工作,队伍的群众性决定了这门科学研究和实践过程的群体性。思政工作的群众性是又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因此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
三、简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矛盾的具体表现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思政工作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处于对立的状态。
1、教育者传播的思想观点、行为规范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的矛盾;
2、教育者的认识没有反映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的现状及规律的矛盾;
3、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符合受教育者特点的矛盾。
4、教育者素质不符合受教育者要求的矛盾。
四、简述物质利益原则
思政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提出来的。
1、两者都要求劳动者必须树立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
2、两者都要求劳动者必须从全局出发,协调各层次利益之间的关系
3、两者都要求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不损人利己
4、两者都要求劳动者承认差别、反对平均主义。
五、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如何优化文化阵地的社会教育功能。
1、必须坚持文化工作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3、必须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反映伟大时代风貌。
六、简述思政工作评估的作用
1、有利于探索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2、有利于加强思政工作的科学管理
3、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4、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的科学研究水平
论述;
一、试论教育者的行为方式与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之间的矛盾
1、传统行为方式上的被动性、机械性与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的主动性、创造性之间的矛盾
2、传统行为方式上低效率、慢节奏与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的高效率、快节奏之间的矛盾
3、传统行为方式上的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与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的行为质量和效益之间的矛盾
4、传统行为方式上的封闭性与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5、传统行为方式上的局限性、短期性与社会主义事业要求
的全局性、长效性之间的矛盾
二、试论全球化趋势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及特点
1、从时代发展的主题看,和平与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2、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看,打破了传统经济上的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着精神文化上的壁垒
3、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错综复杂,需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从科技革命的趋势看,科技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5、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最低谷阶段,苏联与欧洲发生可剧变。
上一篇:八上文言文字词句翻译总复习
下一篇: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