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认识评课稿
时间:2025-05-15
时间:2025-05-15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评课者:肖信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
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石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石老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
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地数,感觉怎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
11-20各数的认识
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动手操作,主动参与
本节课石老师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数出10根,捆成一捆,“捆”这个动作,让学生形象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在认识十几时,石老师先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1根?小朋友有几种摆法:第一种是先1根再10根的摆放;第二种是先5根5根,再1根;第三种是先5根,再6根……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引出满10根捆成一捆,成1捆1根。石老师借助实物投影,通过这几种方法的比较,体
11-20各数的认识
现出第一种方法的优越性,并且数起来也方便,直接从10数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摆放摆出15、20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
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石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石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游
11-20各数的认识
戏中感悟,在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下一篇:犯罪与刑法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