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主轴用高速轴承技术及其发热分析.aspx
时间:2025-05-15
时间:2025-05-15
电主轴用高速轴承技术及其发热分析
⑧;嘲2007机械工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007年8月
电主轴用高速轴承技术及其发热分析
马丙辉,卢泽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高速加工需要高转速的机床,电主轴作为机床高速化的发展方向,在高速加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
用。高速轴承技术是电主轴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水平决定了电主轴的转速及承载能力。同时,轴承的摩擦功率产生
的热量,使得电主轴温度升高,产生一定热应力和热变形,影响加工精度。因此,有必要对轴承的摩擦功率进行深
入研究。文中研究了电主轴中几种常见的轴承支撑技术,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分析了其摩擦功率大小,可以为电主
轴的轴承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电主轴;高速轴承技术;电机功率损耗;轴承摩擦功率
HighSpeedBearingsT_eChnOIOgyandItsThermaIAnaIySiS
OfMOtOrizedSpindIe
MaBiIlghui,LuZesheng
(HarbinIIlsⅡtuIeofTecllIIoIo留SchoolofM∞llalronicsEngin∞rin吕Harb加15∞01)
Abst-tct:Highspeedm∞hiningneedslligllrotatiIlgspeedmachilIetool,motorizcdspindIeistIIedeveIopingaimofllighspeedmachilIetools,h舔broadly印pIiedinhighspeedmaclliIIill吕Highspeedbearingsa心t11epiVotaltecllIIologyinmotori∞dspindle,theteclIIlologyIevclofbe响gsIiIIl“mtatiIlgspeed鲫dloadiIlgc印ac时illmotorizedspindle,趴dtlle衔ctionpowerofbearjh笋bringheat,∞tIseccmpe豫clIreiIIcm嬲jfl吕SomoforizedspiIIdIeisiIltlIe咖als打船s觚dbrou曲ttIle锄aIdistortjoIl'w埘chinnuencemachiniIIgprecisionofmotorizedspiIldle.Itisessentialt0iIlvcstigate衔c“onpowerofbearin笋deeply.Intllep印er,bearingstechoIogiesarestudied,衔c石onpowerarccalculatedb丛edontlleory龇d印pIicatioII'wrhichpmvidetIleorysupplyforbcariII笋designofmotor协dspilldle.
bywOrds:motorizedspindIe;highspeedbearilIgstecIIIlology;motorpowerw骶tage:bearings饿ctionpower
1引言
以高切削速度、高进给速度和高加工精度为特征的高速加工,是继数控加工技术之后,制造技术产生作者简介:马丙辉(1979m5),男,安徽阜阳,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E-mail:mabingllui_11it@yaIloo.com.cn813
电主轴用高速轴承技术及其发热分析
⑧;嘲
心转速可达l6000r/rnin。2007机械工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007年8月的又一次革命性飞跃的先进技术,与精密加工、高能束加工和柔性自动化加工一起被称为当代四大先进制造技术。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机床的一个发展方向——机床高速化。目前,某些国外厂商的三轴、五轴高速加工中心可以达到30000~60000r/min的转速,我国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的Bw60Hs高速加工中
随着变频调速和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高速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得到极大的简化,基本上取消了带轮传动和齿轮传动。机床主轴由内装式电动机直接驱动,从而把机床主传动链长度缩短为零,实现机床的“零传动”,这种主轴电动机和机床主轴合为一体的传动结构形式,称之为主轴单元,即为电主轴(Motorizedspindle)l“。
电主轴由内装式电机直接驱动,省去了皮带、齿轮、联轴节等中间变速和传动装置,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惯性小、振动小以及相应快的优点,并且可以实现较高的转速范围和无极调速。电主轴是机床主轴与电机主轴融合为一体的新技术产品,它融合技术主要有:变频调速技术、高速轴承技术、冷却装置、润滑装置和关键制造装配技术,其中高速轴承技术是电主轴中的关键的技术,因 …… 此处隐藏:910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期末培优转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