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时间:2025-05-15
时间:2025-05-15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
有用,特制订制度
一、基本概念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损害的各种无益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用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
(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危机损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危机损害包括三种情况:
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损害或者损伤。
1/ 3
(二)濒临事件原则: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损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危机损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在不清晰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
(一)报告时限
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报告;
危机损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危机损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卫计局报告。
(二)报告流程
1、各临床科室设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员,医务科设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联络员,联络员建立与县卫生局网络直报。
2、各临床科室报告员收集本科室不良事件的信息,按报告原则统统、确凿、详细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按时限要求上报医务科联络员。
3、联络员要每月定期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了解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特别是要加强高风险产品、国家重点监测产品以及已发生不良事件产品的跟踪监测。
4、医务科及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将危机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反馈给相关科室,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加强宣传与培训
2/ 3
在院内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宣传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自觉性,克服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的错误观念。对相关临床科室报告员和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两次。主要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法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表现形式、近期不良事件监测情况、新产品进入医院的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培训,以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视和实效开展。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