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时间:2025-05-16
时间:2025-05-16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内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检测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6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时期,墨家提倡“刻苦简朴”、“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因为其是
A. 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
B. 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
C. 下层平民的代表
D. 知识分子,士人的代表
【答案】C
【解析】墨家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因为其代表的是下层平民,C正确;道家是没落奴隶主贵族,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儒家是知识分子、士人的代表,排除ABD。
2. 汉武帝时重用儒生,将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从儒家思想内涵上讲主要源于
A. 仁、仁政,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B. 礼、克己复礼,重视社会秩序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三纲五常
【答案】A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
3.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著名学者吕祖谦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据此推知他们讨论的焦点
A. 理在事先、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与本心体悟
C. 正君心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 气一元论,气是世界的本源
【答案】B
【解析】“鹅湖之会”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故二者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本原和认识“理”的途径,B正确;根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说明他们讨论的焦点是求理的方法,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 明末清初的活跃思想,“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其旨在
A. 推翻封建制度,思想启蒙
B. 否定儒家学说,反对孔子
C.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正常人伦
D. 改革弊政、拨乱反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专制,目的在于改革社会弊端,维护封建统治,D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不主张推翻封建制度,排除A;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错误;C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5. 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称为“灞桥纸”;《后汉书》中记载:“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推知: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A. 纸发明于西汉是信史
B. 纸发明于西汉不一定可信
C. 纸发明于东汉是信史
D. 两个时期的史料内容不统一、纸产生于何时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根据“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表明纸发明于西汉,A正确,BC错误;出土文物属于一手史料,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故D错误。
6. 下图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局部,它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黄公望82岁时为郑樗所绘。此图
A. 体现了中国画“工笔”的表现技法、强调对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体现了中国画“写意”技法,表达“山居”的主观情致
C. 属于宫廷画,气势雄伟有皇家气派
D. 属于民间画,体现“山居”风貌
【答案】B
【解析】由图片看出,《富春山居图》属于文人画,表达了作者“山居”的主观情致,B正确,C错误;文人画注重写意,不求真实反映事物,AD错误。
7. 元代城市中“瓦肆”、“勾栏”等演出场所兴盛,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蒙古贵族统治,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B. 元代杂剧创作兴盛
C. 城市经济发展繁荣,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 统治阶级娱乐的需求
【答案】C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元代城市中“瓦肆”、“勾栏”等演出场所兴盛,反映出元代城市经济发展繁荣,市民队伍壮大,市民文化需求强烈,C正确;A与 …… 此处隐藏:11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精简版
下一篇:基础英语写作课后练习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