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时间:2025-05-12
时间:2025-05-12
公安管理专业本科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题目: 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姓 名: 袁东明
考 号:
指导老师:
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专业:公安管理 准考证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摘 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的开化和更新,同时违法犯罪也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这些变化影响了我们民警的心理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有200余万民警,据《中国法制报》统计的数据,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5年间共发生民警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执法错误问题、不适应岗位等问题共计20143次,这个群体心理健康多数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民警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影响到了民警的执法活动及服务意识,基于此,及时了解我国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合理的疏导和治疗,至关重要。结合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及公安工作的特殊性,通过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和手段详细的研究河南民警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部分民警心理健康中存在和形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案,给研究全国民警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形成原因;对策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烈。在人类步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快节奏、高风险、激烈的竞争和压力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有成功的机遇,更多的是心理重负和挑战就一个性质特殊、社会期望值高而风险大的职业阶层而言,民警处于复杂多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既要承受来自社会、上级主管部门等对其高要求的工作压力,又要承受来自各类案件侦破处理、家庭关系等的压力,神经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民警的心理健康。民警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导致行为人身体疾患,易发生侵犯、攻击他人的反常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削弱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所以正视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对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警心理健康的涵义
(一)民警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定义有很多争论,直到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才将心理健康正式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结合人民警察的职业性质和特点,我国心理学家张振声教授将警察心理健康定义为: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是经常地习惯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
(二)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
民警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特征:智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日趋完善、良好的人际关系、行为得体、反应灵敏。
(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
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定义,把民警的心理健康标准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1.没有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均保持正常发展 水平,其他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正常。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对自己有个清 醒的认识。
3.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在危机关头能保持冷
静,遇事不慌。热爱工作和生活,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
4.能保持统一的人格。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等因素与外显行为保持和谐的统一。
5.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并将其视为一种乐趣。掌握一定的人 际交往技巧,与大多数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6.社会化良好,对周围社会环境能够很好的适应,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 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7.控制能力强,在一般的刺激下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冲动,能够及时 准确的做出反应。
二、我国民警心理健康的状况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周恩来说,可见民警工作的重要性。民警担负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民警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增强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更好的发挥民警的作用。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警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从事民警这个职业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警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目前我国民警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存在紧张焦虑心理。
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民警尤其是置身于一线的基层民警经常要接触社会阴暗面。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危险还要多得多。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民警会生紧张焦虑感,集中表现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失眠、易躁易怒、情绪失控等,这些情绪反应到工作中最典型 …… 此处隐藏:64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