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反思(6)

发布时间:2021-06-08

一知识却似懂非懂。另外,“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不是非常困难,此内容的教学价值更多的在于过程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做”和“悟”,从而得出结论,并且找到简单的判断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重点在于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初步感悟到:“当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三角形”的规律。本节课,我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都用三根小棒去围三角形,为什么1、2、3号能围成一个三角形,4、5号却怎么也围不成三角形?”、“要围成三角形,它的三边长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质疑。这样,学生能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结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认知产生飞跃。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因为三角形边的关系比较抽象,而且在动手操作时,很容易产生误差。课件应用,能动态呈现出来,学生看得比较清楚。例如:在验证“当较短的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 和“当较短的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能否围成三角形的猜想时,有些小组没经历过实际操作过,可能猜想时意见不一,而且因为小棒是圆形的有一定的粗细,所以在围三角形时很容易产生误差,误导学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明白当较短的两根小棒的端点搭在一起时,就与第三条线段完全重合了,围不成三角形,直观形象地突破了难点。

课堂上我也尽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整节课的新授部分,以学生创作的作品作为整个学习的素材。通过观察、分析这些学生的作品,初步得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进一步修改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继续结合学生作品理解“任意”,并且自己随意画一个三角形进行验证,找出简单的判断方法,即“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反思(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