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新闻本质”回归的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06

走转改" 新闻本质"回归的实践活动

。潘伟华

【摘

要】自2 0 1 1年 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 v . e e央到地方,越来越新闻价值新闻本位

多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被强化,以新闻为本位的特性在回归。 【关键词】“走转改” 真实性

“以新闻为本位”,是邵飘萍 1 9 2 3年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必须遵

时还会因为记者没有到现场拍摄而出现

在他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提出的对新闻传媒的基本要求。邵飘萍认为:世界新

循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性,也是新闻核心价值

声画不同步的现象。自“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淮北新闻联播》进行大胆尝试, 不仅在领导活动类报道中大量抓拍领导

闻事业之趋势,基于以新闻为本位之原则。从新闻本位考虑,首先强调新闻不是宣传、不是说教式的传播。它是告知性的传播。它只思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新闻价值等要素。然而,我国的新闻节目,特

所在。“走转改”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对马克思

与群众在一起的细节和精彩的现场,而且适时推出“走转改”专栏,让记者走进工矿企业、偏远农村……采制更加真实生动的新闻。比如在《人物速写系列》中,记者凌晨两点跟着蔬菜批发商贩坐车到外省批菜,记录下在颠簸的道路上,商贩熟睡

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延续。多年来,我国新闻界“客里空”现象愈来愈重,假大空的报道比比皆是。一些新闻工作者很难沉

别是时政类新闻节目受报道形式和宣传内容的制约,节目长期停留在政治事实的

下心到新闻现场细致采访,而是依赖网络或者材料等闭门造车,想当然地撰写新闻。这样采写的新闻没有生命力、缺少事实依据。所以新闻报道曾一度在公众心理缺少信任度。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 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沉下心、俯下身, 走到最基层与群众感同身受,零距离接触

套路化表达层面,新闻价值的标准被弱化,政治宣传的角色被强化。可喜的是,自2 0 1

1年 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我国的新闻节目发生了翻天覆

在车上以及批发商贩每天要在天亮前把一

千多吨新鲜蔬菜批发给各个零售商贩

等片段。这种体验式报道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视性,播出后引起受众的强烈共鸣。

地的变化。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皮里村蹲点 E l记》、《回家的礼物》到淮北市广

新闻事件,涌现出一批批不仅具有新闻真实性,而且贴近时代脉搏的新闻报道。以

2、“走转改”是“三贴近”原则的延伸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要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 “走转改”与“三贴近”原则一脉相承,是“三贴近”原则的延伸。它们都要求新闻工作者立足于基层和群众,采写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报道;编发老百姓关注、 新闻价值高的新闻。在“走转改”活动中, 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把新闻视角对准基层群众、普通百姓,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他

播电视台播出的《美好乡村纪行》、《人物速写系列》等,不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省级、地市级媒体,在全国各级媒体都涌现出一批批深人基层、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一

淮北市广播电视台的《淮北新闻联播》为例,在“走转改”活动开展以前,除了市领导活动类新闻记者要到现场采访以外,其

它的新闻报道很多是来源于报纸上刊发的新闻,然后稍作修改配上画面即可。这样的报道不仅生硬、枯涩,不符合电视新

“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本质”回

归的实践活动1、“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延续

闻传播特点,而且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相悖。记者没有亲临现场而是直接采用他人

的报道,使得新闻报道缺少事实依据,同

们的真实生活、喜怒哀乐。在《淮北新闻

j i r闻喈带

2 o 1 4年第l期 5 1

“走转改”:“新闻本质”回归的实践活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